陆子的国学课堂散文想法

朋友们看了这本书,都摇摇头说,好可惜……

2021-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鑫影评书评情感

前几天听朋友说,马伯庸老师的《两京十五日》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小说,于是专门看了一下书评。

又百度一下马老师的访谈视频,想要了解一下这部小说的创作思路。

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明洪熙元年,当朝太子朱瞻基宝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天子病危消息传来,一场横跨两京的惊天剧变令太子踏上了疯狂的极速之旅。他必须在15天内跑完两千两百余里路,从南京赶至北京。

其实这部小说的创作来源是明史中对一段40字的描写。

据称故事灵感仅来源于《明史》中一段仅40字的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当然我们都知道,作为历史,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那么这部小说就变成一个头尾固定的毫无悬念可写的创作模式。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马老师硬是创造出了70万字的小说。

说到创作思路,马老师说历史小说其实是在真实背景下虚构丰富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这类似于戴着镣铐跳舞,他非常享受这种创作的快感。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给我们设置了一个命题。如果有一天,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发现一块重约10吨的黄金,你将如何处理?这是天降财富,开启富豪之旅?还是烫手的山芋,引来杀身之祸?

这个问题如同一滴水掉入滚烫的油锅,网友们整个炸开了。

“原来我离亿万富豪的人生还有这么多差距。”

“我以为。是我不够努力才导致了我的贫困,现在看来一切都是那么合理。”

总结起来,马老师的这个问题,就给我们解释了一个道理,你知道开头和结尾,但你永远猜不到中间有多少的曲折。

回头想想,这样一种基于真实背景的历史小说的创作,虽然开头和结局都是固定的,但中间的人物情感生活细节,才是观众所最为期待和欣赏的。

这难道不像极了我们的人生,开头是呱呱坠地,结局是撒手而去,赤裸而来,空手而去,芸芸众生都一样,但这中间的一段路程,却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不同,如何书写这段经历,是我们每个人所要书写的属于自己的历史小说。

想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摇摇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真可惜……

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要是早20年看到这部小说,悟透这部小说,多少人早就过上富豪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