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影记录(12)

2023-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風韻

《编舟记》是一部日本电影,讲述了一群出版人为了编撰一部新的日语辞典《大渡海》而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的故事。主角是一位原本在出版社营业部工作的年轻人,因原编辑人员离职而替补做字典编辑。

在这份辞典编辑的过程中,马缔光也在编辞典的过程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也结识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朋友,最终因为踏实和真诚也收获到了爱情。可以说他从开始匠心制做辞典开始,人生开始转变,人生有了中轴,精神有了定海神针。

电影《编舟记》的画面

我印象最深的是马缔得到编辑工作后,回到宿舍时和房东说:他打算把一辈子用来编辞典。一个人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自己一辈子想干的事其实并不容易。

现代的人们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感,只是为了赚钱,精神开始空虚化甚至觉得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要么就是发现自己像是个陀螺,在疯狂内卷。项飙谈到处理现在这种悬浮和焦虑可以是工匠精神。工匠通过与工作连结和与消费者接触,感受到了价值与被需要,这就是他们持续的动力。

而现在的人们因为精细化分工导致生产者与消费者隔离,生产者的动力就只能是工资,这就会导致人的悬浮与焦虑。

我们做个想象推导:如果剥离工资(假设社会让每人都能自取所需事物)那么生产者的动力来源就只能是需求金字塔的顶端,即自我实现。人为了自我实现而去创新去生产。这种情况只能存在于理想状态,不止人人富足而且文明在社会上形成共识。

那么这个时间点是什么时候呢?应该是世界人口的下降曲线和生产能力的上升曲线的交点处,即社会物质充裕,世界文明趋同,文化存异。达到这个节点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以上也只是一种推论,真正的实现还需要人们走一步看一步,或许共识是一块芯片呢?

在此之前,我们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得处于这种焦虑与悬浮之中,工匠精神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我们应该适应当下,保住初心,提升自我认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