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学爱好者的自白:心灵鸡汤与心理学的那些事
导语
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类似的话题了,如果要把心理学与心灵鸡汤二者间的联系与区别讲清楚,并非是件易事。毕竟,争论到最后,二者双方还是忽略了最终受益者——读者本人(需要接受心理疏导的人)。至此,我还是鼓足了勇气,最终选择了站在最终受益人的角度,去分析并阐述心理学与心灵鸡汤的那些事。
何为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在我看来,是介于美文与心理学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更侧重于浅显的表达高深的道理,大众也是更青睐于这种表达方式。可是,都说这种“鸡汤好喝”,但再好喝的鸡汤也架不住多,喝多了总有腻的时候。
一、心灵鸡汤的特点
1、浅显易懂
相对于心理学,这是心灵鸡汤最大的优点。它虽然介于科学与伪科学之间,但是给人的能量是积极向上的,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点。
2、以偏概全的大道理
正是因为心灵鸡汤总带有一种以偏概全的思想,所以在它的世界是只存在大道理的。
从另外一个层面去分析,大道理与生活中的经验说相近,以前人的经验套用当前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在表面无疑是不存在争论的。
可正是经验与道理的量级太大,有时候无法贴切到个体的某项行为,所以心灵鸡汤只来拿“品一品”,其实味道还是不错的。
二、心灵鸡汤的缺点
1、喝多了会腻
心灵鸡汤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了它,生活会索然无味。可是,一旦接触过多,涌上心头最多的词汇将是空洞与华而不实。
用直白的话语去形容过量的心灵鸡汤正是“不实用”三个字,特别是以“成功学”为主的心灵鸡汤,在读者面前永远描绘出的一幅场景即是身临其境的自己在下一秒就能摇身一变的样子。
可是事实呢?当放下一篇篇成功学文章后,发现今天的大半时间已经过去,未完成的工作也不会有他人替代,还得一个人埋下头来继续奋斗。
解析:心灵鸡汤在大多数时间里,当做一个强心剂是非常有用的,但它毕竟在安全范围之内,一旦超过了使用范围,再珍贵的强心剂都会失去作用。
2、片面的引用
心灵鸡汤相关的文章有很多,特别是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文章,都会引用一些片面的思维或现实去引导读者,从而读者也会产生片面的想法或思考。
例如:
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可是他并没有读过大学,说明了读书不好未必就不能成才。
解析:真实的情况并不是比尔盖茨没有上过大学,而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并主动退学选择了创业。
心灵鸡汤的弊端就是片面引用了事实的一面,为了迎合有相同想法并基数庞大的读者。读书无用论被这种心灵鸡汤彻头彻尾地进行了放大。
3、对读者的激励没有持续性
为什么称之为“鸡汤”是有原因的,拿表象来讲,鸡汤喝下之后,由于油脂与水分的融合,饥饿感瞬间被填充。可是几个小时之后呢?肚子中依然感觉饥肠辘辘。
当读者读完一片心灵鸡汤后,整个人的心境与鸡汤文完全融合,似乎负面情绪一时间被鸡汤文一扫而空,可是到头来最终剩下的还是一些空洞。
解析:正是由于心灵鸡汤的主流观点,是引用大道理去套个人的内心空洞,就好比用轮胎大小的橡皮圈去套一只蚂蚁,如何套,成功率都会很高。
心理鸡汤的大道理固然有用,可以不能针对每个人独有的空洞,毕竟原因不同,心理情境也不相同。
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与心灵鸡汤相比,它是经得起推敲,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可正是通过心理学大师杨国枢的观点去理解:心理学分为三个阶段:奢侈品阶段、调味品阶段、必需品阶段。对于中国人来讲,心理学正在从调味品阶段走向必需品阶段。
凡事都有自己的一个过程,心理学也不例外。
一、心理学的特点
1、整体是整体,个例是个例
在心理学中,每个人都是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又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就以抑郁情绪为例,10个人都有抑郁情绪是一个抑郁整体,但是10个人抑郁的经历与过程却不尽相同。
心理学不能使用同一个定理或效应来解释这10个人的抑郁情绪都是来源于哪里,又该走向何方。
解析:科学的严谨就在于区别10个与1个的差别,虽然都是以阿拉伯数字1开头,但是10比1多出了1个零,严谨的逻辑即在于此。
2、不谈个例,只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学习过心理学的都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因为失恋而产生轻生的心态,可这并不代表每个失恋的人就一定会产生轻生的心态。因为,这单独的或少量的样本,并不能代表整体的想法。
或者举一个常常听到的例子,都说吸烟有害健康,可是总有一些人跳出来进行反驳“我邻居XX吸了一辈子烟,到现在90多了,还很健康。”
其实这正是“井底之蛙”看法,个例不代表整体,可是整体又不能像心灵鸡汤一样以偏概全的去覆盖个体。
解析:心理学的统计意义就在于样本的数量、得出的结论、此时的心境,最终才有了相对的概率。
二、心理学的缺点
1、被神化
心理学近些年在中国的发展,常被读心术、微表情等一系列文学或影视作品描绘的如神化一般,非常神奇。
正是由于某些误导,才导致许多带着心理问题的朋友再咨询完心理医生之后,给出的绝大多数评论是并没有实质性地告诉自己该怎么办。
这无疑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不公平的。
解析:原因很简单,因为心理学本身就不能给你明确的答案你该怎么办,而是通过你的认知、情绪以及意志,逐渐了解了你的心理过程,最终才会引导你的认知向正确的方向去思考。
2、调味品向必需品转变的过程
无论对于心理疾病患者还是心理咨询师来讲,在心理学从调味品走向必需品的转换过程中,有一个互相认知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
近一两年中,非常多从事科学工作的专家或者学者,都开始了这项“搭建桥梁”的工作,而这项工作的名称也被命名为“科普”一词。
科普的含义非常简单,即将复杂科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普通的话语形象地描绘出来,让更多的大众所接受所了解的过程。
解析:科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正是因为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存在某些心理障碍,或者因为害羞等原因不愿意被别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
结语——作者的观点
1、心灵鸡汤并不是全盘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是希望创造心灵鸡汤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遵循客观事实与可靠的参考依据。至少,在让读者喝汤的基础上,不让读者喝了你的汤却走得渐行渐远。
2、心理学之所以能更快更为健康的发展下去,依靠的并不是你有国家级、世界级等等相关的资质资历,而是依靠淳朴的语言,读者能够听得明白的语言,告诉他们问题出在何处,方法是如何的一个过程。
3、对读者或心理疾病或者而言,无论是心灵鸡汤还是心理学常识,多学一些并无半点坏处。而真正需要这个群体注意留心的是,多一份辨识能力才不会导致自身在解决心理之路上走得渐行渐远。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明理记,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记录生活,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