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李若彤:人生中的“至暗时光”,都是通往自我的征途

2021-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珍妮特小姐

8月16日是李若彤的55岁生日,生日前夕,她在微博拍片分享感受,提到自己出道30年,被大家叫了26年“姑姑”:比我等过儿的时间,还要多10年,其实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够拥有一个角色,一直留在观众的心里面,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提到曾经在影圈消失了接近10年,虽然有观众感叹和不理解:我回来后更多的惋惜、美人迟暮,其实我想说,正是这跌跌撞撞的10年,让我学会了好好爱自己,也因为爱自己,让我有了重新回来的勇气,就有了今天你们看到现在轻松自在,自信的李若彤。她还说:我很感谢自己的这一份勇气,也很感谢你们,一声声的“姑姑”,把我重新拉回到荧幕前面。

我为什么要来写这篇文字呢?是因为我前段时间刚好看完了她的首本图书作品《好好过》。也就是这本《好好过》,让我清晰看到她消失荧幕将近10年的生活。

古天乐为其写序《好好过这种力量》:

《好好过》内容是通过分享她自己的生活经历,去鼓励年轻人在遇到困难时,也要有信心和方法安然度过。

这种态度会成为一种力量,不断改变自己,令自己成长,懂得在生活上找寻更多可能性,产生对生活的热情,逐步培养出智慧去处理世事,许多原本令我们觉得模糊不清的事,也可以拨开云雾见青天,看得见明确的眼前路,有了目标就会产生更大的好奇心,促使自己行动,发挥自己所长。  

“他不希望我拍戏,我就停掉了工作,一度从所有人眼前消失,他不喜欢我涂颜色鲜艳的指甲油,我就干脆不涂……”

从她的叙述来看,消失屏幕的原因便是遇上了那个送她“龙须糖”的男朋友。

李若彤在书里娓娓道来,她像是对爱他的粉丝一个交代,又像是在对自己过往的总结和复盘。

一个是传统的,爱一个人爱到事事以对方为重的女性,另外一个是久久不愿走进婚姻的男友。

慢慢地,他们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人还在,但心不在了。

10年的爱情长跑最后还是无疾而终。后面又经历了父亲去世的巨大打击。

人生是得到与失去的交替出现,才拼出了全部经历。爸爸的离去让我意识到,在我只沉浸在自己的失去时,也错过了珍惜太多其他事情的机会。”

从她的文字里,我能够感受到些许的自责。虽然她在书中,并没有用“抑郁症”这样的字眼,但是双重打击下的她确实经历了极大的低潮,她称之为“黑洞”的时光。

人生的至暗时光,付出了所有,却被“分手”;沉浸在自己的得失,又错过了珍惜和父亲的相处机会。

我人生的寄托在哪里?李若彤问自己。

后来,她妹妹的女儿筠筠出生了。为了妹妹的前程,喜欢孩子的李若彤肩负起养育早产儿外甥女的工作。

她的朋友知道她带筠筠生活,建议她报幼儿心理学的课程。那套课程传授的知识很深入,也需要投入不少精力去学习。

开始学习之后,那些不好的情绪在一点点减少,她不再觉得人生难过。甚至开始有一些成就感。

她带外甥女这个事情,真的挺让人感动的。从很小的时候一直带到3岁上学。她为了带好她学习课程,虽然家里有住家保姆,还是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

也是这个小生命,让她慢慢走出了人生的至暗时光。 

读完《好好过》,我的感悟是,在爱情里面迷失自己,为对方付出很多,并不是爱情天长地久的原因。

我也是挺传统的女性,我也曾因为要和爱人一起奋斗,放弃了原先的工作,跑到他所在的城市。但我也很难说,对方就一定会因为我之前的付出,就会更爱我。

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光?

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忙碌的生活和学习,还有家人的陪伴是走出至暗时光的利器。当然,还有运动。

至暗时光”既是低谷,也是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

“至暗时光”能让你看到更加真实的自我

“至暗时光”会将你置于“一无所有”的地方,那时,你就能比平时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价值观 ----到底什么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正如JK罗琳所说:“失败意味着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因此不再伪装自己、远离自我,而重新开始把所有精力放在对我最重要的事情上。

“至暗时光”能让你进行更深入冷静的反思以及更彻底的成长。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有一种强烈的潜意识,那就是渴望在他的一生中延续属于他们关于情绪、思维、行为和防御的特定模式,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次次地创造同样特征的体验,而他们本身对于这种不断重复的行为却是一无所知。

所以,人的行为和思维往往会按最初形成的那个定式进行,不断重复,而这种不断重复的思维、行为定式往往是与潜在挫折和失败紧密相连的。只是绝大多数人在没有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失败前,都不可能意识得到,他们只是在一次次的无觉知地重复着那些早已习惯的思维和行为定式。

“至暗时光”的到来,从表面上看当然是个十分巨大的打击,但实际上却往往是那个能将一个人从定式中唤醒的东西,一旦唤醒,既往习惯的循环就会被打破,新的可能就会出现。

所以,看完《好好过》,我终于明白了李若彤为什么说要感谢那消失屏幕的十年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