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知识系列】追求性格互补是否可取
我们之前一直在谈“求同存异”的事,难道选伴侣就只能像照镜子,时间长了会不会有些乏味?
生物的确有追求“特别”的情节。在一个野生动物纪录片中拍摄了犀牛择偶的片段。一头公犀牛和一头母犀牛相遇,正在试探的时候来了另外一头公犀牛,特别的是这头公犀牛角上恰好挂了一只羚羊角,很偶然地成了它的装饰。于是母犀牛毫不犹豫地跟那个特别的后来者走了。这背后反应了生物寻求基因更新,回避基因重复单一的本能,利于种群的健康维系。人类喜欢戴首饰也来自这种原始情节。
人在择偶这方面,稍稍特别一点的也确实更容易吸引异性眼球。两个人性格上有些差异完全没问题,对有些人而言还可以丰富逐渐平淡的二人生活,让感情来得更持久。比如一个稳重一点,一个活泼一点,不仅交流上能互补,将来处理琐事上也可能各负其职,各展所长,解决问题更轻松。
但是前提是这个差异要适度。不管是恋爱还是结婚都是一种生活,生活是要过到一起。性格决定了如何处事,决定了一个人最终想把生活过成什么形态。如果差异太大,就算一方迁就一方,时间长了也会越走越远。在性格差异这件事上,不存在差异过大而双方都能迁就的,否则就说明没那么大的差异。
老实人如果相互选择,基本不用考虑差异问题。尽管老实人中也有不同性格,但终究是一类人。人群是何等复杂,评判标准多样,有时候就连一个人算不算老实都有很多标准。
社会越文明,人的行为就越趋同,然而性格这东西还是会显现。所以择偶还是要以我为主,不能单纯去迎合。
伴侣性格差异过大将来还会对下一代造成不利影响。
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发展首先最重要的是树立自我,也就是我是什么样的特质,相对于我而言怎样才能成就,我与外界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自我树立了,然后再向外界拓展,比如发展与他人的关系,结合什么样的人,排斥什么样的人,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做什么样的事情。
我们可以把人格成长看做建造自己的王国,中间要先造一个城堡,也就是核心自我,然后拓展周边建筑,也就是外界关系。但如果父母性格差异过大,甚至完全相反,会导致子女人格分裂。他们同时遗传了父母双方的性格,而这两种性格会在一个人身上并列,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会中和两种性格。
这样问题来了,孩子会不清楚哪种性格才是他自己,哪个才是真正的我,我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两种矛盾的性格互相否定,一个自我刚刚树立就被另一个自我推倒。这样性格的孩子一辈子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满足感首先是对自我的认可,即便他树立的自我有错误,只要他自我满意也能获得满足感。
但拥有矛盾性格的孩子却做不到,教育、成长能帮助他选择发展道路,但性格中的矛盾会伴随终生。
现实家庭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典组合,一个表现欲强,责任感低,急躁的父亲;一个忧郁、低调、多愁善感,缺乏行动力的母亲。现实中这两种人确实比较容易结合。他们生下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矛盾性格,外表看上去快乐活泼,但一遇到困难就表现得不堪一击。他不能像父亲那样永远阳光积极无视责任,也不能一直像母亲那样以柔弱示人,对伤害比较有免疫。这种孩子最容易受情感的内伤。
很多时候配偶双方都算是本分人,但性格却有很大不同。有差异没什么问题,但不要大到互相矛盾的地步。最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有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该快乐的时候快乐,该安静的时候安静。人的性格当然越单纯越容易定夺,但人也是复杂的,对性格的考量在大体判断后还是要交给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