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去、写下去(五):告别纯真年代

2019-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小工

(这几天在GX文字营,又把“21世纪基督徒创作者的挑战”听老师讲了一遍,之前修过网课,但是亲身上课的体会是不一样的。“真诚胜于一切”的主题不断绕梁,我不禁反省,自己的写作是否够真诚,比如说,这段与文字的关系中,截至目前,都是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挣扎失败在哪里?其实,不是没有挣扎,而是笔会一直绕过那段失败,不敢触碰…)

记忆要回到高中时代…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智商特别高的小孩,我喜欢读书写字,记忆力也不错。但在数理化上,其实比别人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来理解。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不能简单用智商衡量,每个人长处不同,那个叫Multiple Intelligence (MI,多元智能)。可惜当时不懂,又是个努力上进的小孩,我觉得数理化是我的短板,需要努力弥补。MI理论不懂,木桶理论是懂的。于是,虽然我爱好文学阅读,却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理科。后来才知道,这是错误的。应该把70%以上的时间投资在孩子的长项上,而不是拼命花时间在短板。

高一结束时,爱好文科的我却报了理科班,因为当时的主流是去理科,只要成绩好一些的孩子都会去理科班,去文科班会被认为是“文不长,理短”!面子挂不住!

但是内心对阅读和文学的爱好无法被压抑,会以其他形式投射出来。有一次,学校请了考上大学的学长学姐来介绍经验和大学见闻,听着他们的介绍,我没感到丝毫激动向往,却更加黯然——他们很优秀,而且又很喜欢自己的学科,我问自己:我就算去到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学的是不喜欢的科目,我拿什么与既喜欢这个科目、又努力的人竞争呢?

虽然我的成绩已经渐渐赶上来,到了年级二十名以内,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好胜心极强的我想到了一条“捷径”——或许这也是由我内心潜意识中压抑已久的深层激情迸发出的出口——为什么不去文科班,考上最好的大学?

回头从世俗的角度看来这个决定是成功的,我最终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但在当时做这个决定时,却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当时高二已经要结束,我已在理科班学了两年,比其他文科班同学少学了一年。高三基本全部都是复习,也就是说我现在转过去,需要全部靠自学来达成目标。为了理想,人需要付出代价,即或那是一个功利的理想。

我的代价是什么呢?

我把考上心仪大学做成了生命中的偶像之后,一切都是次要的,都是服从于这个目的的。

那有什么不对,或许你会问?

在仅仅一次的青春里,我记得,当有一次同学们要去郊外集体游玩、从宿舍下呼喊着我的名字时,我忍住内心强烈想要去的欲望,没有回答。

当喜欢的男孩子想要靠近我的时候,我装作听不懂他的暗示,冷冰冰地拒他于千里之外,但又忍不住日日用眼光追寻他的身影。

当我的朋友情绪崩溃的时候,我不再肯花时间倾听、用心去帮助…

当我不小心读到闲书,没有控制好自己而浪费了一下午的时候,我重重地用尺子打在自己的手心…

我利用着上帝,贿赂着祂:神啊,求你让我考上这所大学,我就终生侍奉你。

其中还有一个最大的背叛是:我其实背离了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初衷,不再带着渴望和喜乐去探索文学世界,而是挟过去的积淀冒险博取未来的弯道超车。

放弃了友谊、爱、兴趣、闲暇的人生,就算达成目的了,值得吗?虽然我的父母给予了我最美好的爱和自由,我却扮演着自己生命中最严苛、最残忍的家长。

有一天我发现,当我得到了所要的东西时,原本那个纯真的自我已经消失了,我吃下了悦人眼目的果子——名校,离开了文字的伊甸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