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江南古村落,荻浦(三)
跟着导游又来到了一处古建筑,这时随团的旅客拿出了红色横幅,一看他们是华能四川碗厂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来参观学习的。
导游介绍这里是保庆堂,始建于南宋,元代至正年间约1362年重构,初始为宗庙。明成化年间,吏部尚书姚夔为回报母族荻浦申屠氏族对自己的关爱,捐资重修,以保其祖德至泰,慎持其德;庆其家兴族旺,荫及万世,并以此命名“保庆堂”。
古戏台历经数百年风雨,保庆堂破旧不堪。至民国庚申年(1920),申屠氏先祖振鸿公、善政公召集众人,对保庆堂进行大规模整修,历时2年零3个月。新落成的保庆堂,分前后三厅,前厅为堂之正门,设有座位,中厅为戏台,后厅分为三级,主要为看戏的场地。整幢建筑宏伟壮观,堂内各柱上筑有30余只牛腿,刻有《封神演义》主要人物和故事。其他木雕400余件,件件精美副真。
戏台的前幕上,一对龙头梁高达2尺有余,人在地上仰望,一对龙凤翱翔天空,凤凰在上,龙在下,一群孔雀翩翩起舞,争姿斗艳,呈现出一派风调雨顺、龙凤呈祥的太平盛世。旧时凡遇时节,村人就会请班子在保庆堂演戏,一演就是几天几夜,闹及周邻村庄。
导游告诉我们,文*革时这些精美的木雕,被村民的涂上泥才得以保护。又在台上演唱红色革*命歌曲,所以没有被拆除。
2010年,荻浦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00万元,对保庆堂开展全面维修,同时整治周边环境卫生。保庆堂成为古风荻浦的新十景之一。
接着跟着导游去了古时造纸的地方。
只见中间有一条流淌着的溪水,两旁有十几只砖砌的池子。
荻浦村的古造纸业,于清代时最为旺盛,一度是百姓经济的主要来源。从取料、制作到成品,工艺非常成熟,且规模很大。据《申屠氏宗祠》记载,清道光年间,荻浦村民已“农隙则造纸者十居八九,夜已继日,灯火莹上,无间寒暑”,全村日产量可达500捆。
荻浦手工纸的生产流程较复杂,分为拌草、腌草、踏草、洗草、捞纸、扦纸、晒纸、刨纸;制作过程也相当辛苦,不仅要花较大的力气,而且需掌握一定的技巧,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周期大约35天左右。
借助古老的造纸技艺,很长一段时间,荻浦带动着桐庐、富阳两地区域经济的发展。1949年解放后,荻浦村尚存草料屋头6处、料场7处、纸槽120多只。
导游笑着说:“这里以前还是青年男女相亲的地方,要是谁看中了谁,与父母亲说,所以这里的女孩嫁出去都很幸福。”
想不到造纸的地方,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地方,是多么美好的吉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