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创作手法分析【1】

2022-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芷11

文:佳淇

前天和昨天,我们阅读了小小说《乞丐》,也分析了它运用的30种写作技巧。

今天开始,我将连续几天,来逐一分析它的多种创作手法。

手法1:渲染,多感官描写

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总飘着幽微的火药香。

这一段,渲染出农村新年的热闹和喜庆氛围,给主人公二虎的出场做铺垫。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相结合,给读者农村新年全面的印象。

手法2:悬念

二虎啊,出息了啊?发财了?奥,草帽呢?”黑子叔站在门口,眉毛一挑一落,三分不屑七分羡慕地说。

以前,二虎是草帽不离脑袋的。可今儿不一样了,二虎假装漫不经心地转了转头:“奥,丢了。发财?……还行吧。发点小财!嘿嘿,一般般吧……”

在文章开头,我简要介绍二虎发了财,但是否真的发了财,什么原因发了财,都没有介绍。

这样在情节方面,就运用到一个重要创作技法:设置故事的悬念

也就是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引发了读者对二虎发财原因及真假等探究欲望,有助于下面情节的展开。

手法3:比喻

石头“抖了抖鸟窝一样的头发”

把脏乱的头发比喻为“鸟窝”,使表达生动形象,突出了石头的外形特征。

手法4:细节传神,动作刻画

二虎在车门边站定,左边两眼,右边三眼,待到把车下的人都看清楚了,才下了车,跺一跺脚,迈着城里有钱有闲人特有的四方步,慢慢地向家中走去

这一段,首先来看细节的传神描写。

“左边两眼,右边三眼”这一处神态细节,传神的刻画了二虎希望被看到、被众人羡慕的内心活动;“跺一跺脚”等动作细节,更能看出其自得心态。

再来看连续的动作刻画起了什么作用?

“站”、“看”、“下”、“跺”、“迈”、“走”等,形成慢镜头,形成了流动的画面。

手法5:“伏”与“起”交相辉映

石头倚在自家大门前的歪脖子枯树上,正轻轻哼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这会呼地站起来,抖了抖鸟窝一样的头发,堆上十二分的笑:虎子哥回来了……虎子哥,大变样儿了!厉害呀……

在村里人羡慕的眼光注视下,二虎就这样慢腾腾地走回了家。二虎发财的故事,在静静的夜里放了一个大炮仗,小村里一声巨响后,碎屑纷飞,洒满了所有人家的屋顶。

这一段,细细刻画了“石头”的笑容和语言,在内容上点出了村里人对二虎的羡慕。而在结构上,为最后一节中石头做了乞丐埋下了伏笔。

第一节该处为“伏”,最后一节暗示石头做了乞丐处为“起”。前面的“伏”使后面的“起”更加自然合理。

手法6:以点带面

还是上面手法5的这段。特意描写了石头对二虎的极度羡慕。

这从内容上看,以点带面地写出了村里人对二虎的羡慕;从结构上看,为下文石头也做了乞丐做了铺垫。

手法7:夸张

二虎发财的故事,在静静的夜里放了一个大炮仗,小村里一声巨响后,碎屑纷飞,洒满了所有人家的屋顶”

这一段含义是:二虎发财的故事,引起了村里所有人极大的震动。作用: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而突出地表达出二虎带给村里人的心理震动。

手法8:白描

石头倚在自家大门前的歪脖子枯树上,正轻轻哼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这会呼地站起来,抖了抖鸟窝一样的头发,堆上十二分的笑:虎子哥回来了……虎子哥,大变样儿了!厉害呀……

第一段中,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石头”的描写,语言简洁,尤其是抓住了石头头发的特点和哼唱的特点,使人物特点突出。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