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哲学之光

做一个“大人”(文言&白话版)

2016-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山右观象人

做一个“大人”(文言版)

   子曰:“三十而立”。值而立之时,逢社会变局,吾辈上有父母之养,中有修身之事,下负童蒙之教,荷其重矣!心其劳矣!或曰,终其一生,善一事足可自傲也,况三事乎?对曰:事不易,则不为乎?非也。知其不易而为之,诚丈夫也。亦人立身之本分也。果能如此,则为“大人”矣。

   或曰:“大人”者何?《易》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顺天时”,是谓大人;张子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谓大人。中正曰:“大人”者,大写之人也,德具道德者也。冯氏友兰曰“道德境界”,即此之谓也。冯氏曰,人之境界者四,顺而言之,一曰自然境界,二曰功利境界,三曰道德境界,四曰天地境界。

   所谓“大人”者,人而具道德境界抑或天地境界者也。唯如是,方其行事也,自觉具社会利益于前,毋待命也。故言,“大人”者,修养也,素质也,非技术也。

   冯氏言“哲学之旨趣,使人之为人也,非铁匠,花匠,挑夫具技艺者也。”时人于今之教育存疑者夥矣。吾人数辩于“丈人仆,起之?抑任之?”,原始反终,教育教人者唯技艺而已。盖人生于斯,遗人理于无形,可不憾乎!或曰,西人于吾国之典藏亦无所学,亦善矣。殊不知,公民教育为西人入德之门也。且西人奉耶稣,德行所由出焉。“人之生也,确然乎宗教?非也,确然乎哲学。人之有哲学,得享宗教之福也”。

    “大人”者,大写之人也,人具堂正之气也,安身立命之道也;成“大人”者,必有所由也。华夏之地,其道存之久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者”,大人之道也。“千江有水千江月”,水之所在,道之所存也。“三百千”、《论语》、《道德经》、《易经》、《孙子》,凡此种种,论旨宏远,极天人之大,瞰品类之盛,历千年而弥新。用以教子,远则立其规模之盛,近则正其日伦之事;用以修身,出有待人接物之方,入具慎独安心之妙;用以尽孝,上知圣贤论孝之理,下报父母养育之恩。

   医理,命理,地理,古之学者必备也。通医理以减父母妻儿之痛,知命理以懂自身进退之度,晓地理可择良地而葬。何以得之?经典也。

   若此,盖非吾辈所全需,然上养父母,中修其身,下教子女,大写之人备于我乎?子女学而为大写之人乎?诚如是,则上无愧于父母,中有助于自己,下尽责于儿女。

做一个“大人”(白话版)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我们,处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期,大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甚至还面临者自身工作、感情、身体等多方面的压力。在这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漩涡中,我们上需要“老吾老”以奉养父母,下需要“幼吾幼”培养小孩,中需要“修身”以怡养自身。但真正要做到这些又是多么不容易,甚至一辈子能做好一件就足以自傲了。那么,不容易做是不是就不做呢?答案是否定的,恰恰因为不容易,才更需要我们去做,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做子女,做父母,做朋友,做上级,做员工的责任,也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一个基本要求。做到这些,也就做到了“大人”

那么何为大人?《易经》“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顺天时”说的是大人;宋代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也是大人。在我看来,接地气地说“大人”就是大写的人,就是达到了道德境界的人。所谓“道德境界”是冯友兰提出的概念,冯友兰先生把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从低到高的等级,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即饿了吃,困了睡,是每个自然人甚至说动物天生都具有的状态;功利境界,就是主观自利,客观利他,但利他纯粹是无意识的;道德境界,就是意识到自己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有意识地为社会利益做事;天地境界,即意识到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存在,如自然甚至是宇宙,他做事会自觉考虑到自然或宇宙整体的利益,“等量齐观”。所以人只有达到了道德境界,才真正可以称其为人。

我们要做的“大人”,就是达到了道德境界或者是天地境界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做事时自觉地考虑身边及整体社会的利益。这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修养,一种素质。

冯友兰讲“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为什么我们今天对我们的教育质疑甚多?为什么我们会经常辩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教我们成为某种人,所以在我们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在不知不觉中缺失了一些必要的东西。可能有人会问,西方国家或社会没有学习中国经典,人家不也发展很好吗?事实上,在西方的教育中,公民教育是其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西方还有宗教规范人的行为。正如冯友兰所言:“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大人”的人格是闪亮的,脊梁是挺直的。所以,我们要真正地安身立命,我们必须有宗教的或哲学的东西来使我们成为“大人”——大写的人,堂堂正正的人。在中国,这种宗教或哲学的东西久已存在。

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就是“大人之学”,顺理成章,“大学之道”就是成为大人的途径或道路。而这个途径或这说是道路可以说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存在于各类经典之中,如“三百千”、《论语》、《道德经》、《易经》、《孙子》等等,它们论旨宏远,从天人境界的高度俯瞰自然社会人事,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学习而不失其魅力。用来教子,远立其规模之盛,近正其日伦之事;用来修身,出有待人接物之方,入具慎独安心之妙;用来尽孝,上知圣贤论孝之理,下报父母养育之恩。

在中国传统中,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要知晓医理、命理、地理。知医理可以防父母及身边人的病痛,知命理可以在人生的重要关口懂得进退,晓地理可以择地而葬,这些知识从哪里来,答案就是这些经典。

三十而立的我们虽然不一定需要所有这些东西,但上养父母,中修其身,下教子女,不都需要我们自身做一个大写的人,需要我们教子女做一个大写的人吗?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上不愧于父母,中有助于自己,下尽责于儿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