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废话”到底要不要说

2019-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书香飘零

身体的疲惫,累了,就该好好休息。看着书,不一会就睡着了。

老家的生活是有节奏和紧密的,每天固定的睡觉,起床,干农活,下厨房。

可能是太久没做过强度的活了,在家忙活几天干农活,全身的肌肉细胞都是酸痛的。

只有真正实践,扎下身子去做,才发现真的挺辛苦的,这时候,才能去感同身受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苦难。

在家,看手机的时间少了,自己的时间也少了。只想要更多的参与到家庭的每一件小事上。

哪怕是简单的寒暄,重复的啰嗦。这样的时光我好好珍惜。

也许是真的觉得父母年龄大了,而自己也一天天长大。所以相处的时光,显得格外可贵。

斯琴高娃在《朗读者》朗读作家贾平凹先生的写给母亲的散文集时,很多人都感动的落泪,我也哭了几回。因为读到了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深处,都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在世上的,或在地下的。

最后说了一段话,董卿也抑制不住情绪,哭的都妆花了,她说,每个人都有父母,希望父母还在世上的时候,好好陪他们,侍候他们,不要和他们犟嘴,哄哄他们。不要等到老了,后悔莫及。

是啊!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和伤痛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以前很不喜欢母亲说我,觉得唠叨,很烦她。

现在也终于能体谅母亲的不易和艰辛,母亲不管怎么说,怎么念叨着,我都安静的听着。听她说家常,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自从外婆去世后,母亲精神时有恍惚,老是做梦梦到外婆,每天都要一遍一遍回忆。我一直陪伴着那些难的日子。

《奇葩说》有个辩题,是关于正确的废话,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说?

杨奇涵的回答,无疑是击中所有人内心的灵魂一击。

如果我们不说些废话,我们真的已经无法和我们的父母再沟通了。

我们没法在沟通之前,慎重思考我说的话到底是正确的话,还是废话。

因为我思考过之后,我基本上和父母不可能交流沟通更多。

我每天一通电话,母亲都是聊家常,重复着说一些事情,我乐此不疲听着,给她回应。母亲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认知思维有限,关注的都是邻里家常,儿女的好与不好。我不能要求她理解和懂得更多。

父亲以前真的说话没几句,近些年才多了点沟通。尤其是父亲耳朵听力几乎没了的情况下,我们会经常发微信。还是我教会他的。他很开心。每天都会收到父亲的嘘寒问暖,吃饭了没?不要着凉,早点休息。

虽然都是些正确的废话,可正是这些每天的重复,让我有种生活的真实感,确定父母的给予和爱。

很多的爱,都藏在废话里头,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我觉得这才是更贴近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更接地气。更有人间烟火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