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爱,或在爱里变得理智
民国最令人敬仰的两位才女估计就是林徽因和张爱玲了吧!对于她二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一样高深的才学,同样喜欢上了有妇之夫。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评价,而我这样评价她们,关于爱情,林徽因在理智地爱着,张爱玲在爱里变得理智。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高中时期,第一次发下语文课本,就被《再别康桥》一文深深地吸引,被徐志摩描绘的康桥景色所震撼。夕阳照耀下,河畔的杨柳、青草,水底的青荇,最普通不过的景色,在他笔下竟像镀了一层光,我不爱读写景诗,唯独对这首诗印象深刻。后来了解了它的背景后,我深深喜欢上这首诗。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相知相爱后,他期盼着能生活在一起,不料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却突然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再别康桥》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觉得两个人郎才女貌,如此登对,为他们不能在一起而感到惋惜,觉得林徽因不够爱徐志摩。
后来我读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看到了林徽因的一生,我终于懂了:她爱过徐志摩,并且一直爱着。她曾写到: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可见,初恋对每一个人都是刻骨铭心的,林徽因也不例外,只是她更理智。在英国伦敦,16岁的林徽因认识了24岁的徐志摩,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面对已有家室的徐志摩是惶恐的。在连阴雨的日子里,围坐在火炉旁,浪漫的气氛让彼此的心更近了一步,朦朦胧胧的爱恋在最美的年华里格外的真挚。可是林徽因知道他有妻子,也了解徐志摩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曾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一个人。”所以自己不可能和他在一起,最终她在康桥上和他告别。就像她说的: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回国以后,林徽因答应了梁思成的追求。我想是因为林徽因觉得他们最为适合。他们门当户对,父辈交好,两人年龄相差三岁,也有共同爱好乃至最后职业:建筑学。梁思成本身性格温和,博学儒雅,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在美国求学过程中,林父去世,梁思成伴其左右,完成学业,共同度过黑暗伤心的日子。这更让林徽因肯定了梁思成能给她一个安稳的家,做她坚实的后盾。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用现在的话来说,徐志摩是她的蓝颜知己,友谊之上恋人未满;金岳霖算是一个默默守护的备胎,梁思成才是经济适用男。
林徽因最爱徐志摩,在徐志摩死后将他遇难的飞机残骸挂在床头。直至去世时,她最想见到的人是张幼仪。在张幼仪自传里说:因为爱着,所以她相见一下他的后代。林徽因一直都没有放下徐志摩,所以才敢说: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开始关注张爱玲是因为电视剧《倾城之恋》讲述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和香港两地的一段华丽而苍凉的传奇爱情故事。女主白流苏说:“我和柳原的姻缘是因为整个城市的倾覆而获得的,我们在苦难中相知、相携,更相爱。我希望战争永远消亡,我希望我和柳原的爱情就像这个城市一样,永不摧毁!”后来我又看了很多张爱玲的小说,她的创作可以浓缩为“婚姻”、“爱情”两方面,面对爱情,她很少会给爱情一个完美的结局,不是写死就是写残,带着对爱情幻想的不屑嘲弄,在她的笔下是现实的,更是悲凉的。她揭示了爱情只是一种女性对男性经济的依附关系,看到了没有经济地位的平等,爱情也将是虚空的神话。
就像她对胡兰成的爱情,始于错误,终于理智。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当时的胡兰成,已有家室,并在汪伪政府中任职,当他读到《封锁》的时候,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通过苏青拜见了张爱玲。胡兰成觉得与他所想的全不对,一时起了兴致,却让张爱玲深深陷进去了。胡兰成情场老手,“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一句话,就忽地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了。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懂张爱玲对他的爱。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她爱得盲目,当胡兰成毫不避讳地说他爱小周,她选择默默承受;当胡兰成在范秀美面前说她是自己妹妹时,她选择为他隐瞒,当他成为政府通缉对象,人民眼中的叛徒时,她为他担惊受怕。正如她所说的:“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 《爱》
张爱玲在被伤透之后选择离开,她去了香港,又去了美国,最终死在异国他乡,骨灰被撒入太平洋。她被他伤透了,才真正放下,她那样骄傲的人在他面前低入尘埃。
有人曾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比较,不免纳闷:为何才气比林徽因要大得多的张爱玲婚姻是失败的,而林徽因的婚姻生活却是那样让人生羡?因为林徽因比张爱玲更早懂得了:爱情需要理智。现在大家都在纠结:要面包还是要爱情?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我也无法回答。我只想说:“在爱情面前,理智一点,不要爱得死去活来,失去自我,也不要太把爱情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