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读篇|10
2019-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汐鲌
(二)入则孝|侍病
5.侍病
“侍病”讲的是父母卧病在床,需要人服侍,为人子女应该怎么做。这部分只有短短四句,12个字。但却把一个病榻前的孝子该有的行为举止描绘得淋漓尽致。
原文: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文:父母生病了,要为父母熬好汤药,喂父母汤药时,自己先试探温热甜苦,要昼夜在病榻前服侍,不要离开父母。
我们知道,《弟子规》是对孝子贤孙的行为规范,因此是几乎没有关于语言的规范,只有“柔吾声”等少数几处有规定。而孝心本身体现在“孝行”中。因此行为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侍病”12个字描绘的就是一个孝子怀着对父母的虔敬之心行孝的画面。“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三种行为,由易到难对孝子的行为进行规定。“药先尝”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昼夜侍”,白天黑夜不辞辛苦地服侍生病的父母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了,而要做到“不离”则更难。昼夜侍寝,精疲力竭,心生厌恶、脸色难看、言语不恭就开始冒出来,巴之不得赶紧服侍完就离去。俨然要上演一幅“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悲凉画面了。
《弟子规》用九个字就把真孝子和假孝子区分开来了,而那些只会说漂亮话的,在《弟子规》这里根本就不是孝子。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是只会说漂亮话的“孝子”,有多少是连漂亮话都不会说,视父母如“寇仇”的逆子?为人父母者,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孝行?绝不是教他说漂亮话、讨人欢心,而是要从行为上培养孩子孝行,通过行为进而触及内心。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中学”。让孩子服侍一次生病的妈妈,他就体会到了什么是“孝”。所以说,给孩子讲一百次“孝”是什么?讲一百个有关“孝”的故事,都不如让孩子实践一次,真正体会一次孝子行为来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