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形式与内容哪个更重要
第8章 关于体裁
8.1 唐诗:形式与内容哪个更重要
8.2 宋词:艺人词是怎么登上大雅之堂的
8.3 元曲:剧作家是如何引导、迎合大众的
➖➖➖➖➖➖➖➖➖➖➖➖➖➖➖
8.1 唐诗:形式与内容哪个更重要
中国的诗歌水平最高的时代是在唐朝,再往后其实是在走下坡路。
社会的进步“越来越高”这样的规律只适用于科技发展或者经济的发展,不适合于艺术。(因为唐朝之后,它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基础和需求不存在了。用进废退的道理,没有需求了,自然就用的少,也就退步了。)
诗歌在唐代达到高峰有两个标志,一个是题材丰富了,另一个是诗歌的各种形式定型了。➡️这些都是唐代人的创新,以后的文人其实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太多的突破。(形式已经定下来了,所以之后的人想要再创造,只会在原有的形式基础上进行创作。就比如画画一样,分写实派和写意派,已经被模式化了,后面的人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而已,不会有太多的突破。)
➖➖➖➖➖➖➖➖➖➖➖➖➖➖➖
在唐代诗人中,杜甫写诗最工整。
《登高》一首被历代文人所推崇,很多人甚至认为它排在中国历代律诗第一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这首诗把它总结为三佳。
内容佳
气势佳
格律佳
律诗因为有章可循,入门反而并不难。
诗歌在有了定式之后,诗人们要做的事情,其实不是凭空写诗,而是在“填诗”,就如同我们说的填词一样。(就像现在的歌曲填词一样,按照固定的音乐风格进行编曲填词。)
➖➖➖➖➖➖➖➖➖➖➖➖➖➖➖
四个写诗的原则
在主题的选取上,多以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经历和人物来描写。
✨该不该写,写什么不写什么,比怎样写更重要。➡️最简单的原则有两个,一个是重要性,另一个是自己熟悉能写得好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读书感悟或者课程看完之后的收获是什么,写自己了解的事。)
寄情于景,在叙事的过程中抒情。
✨每一个人看到一件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把当时的想法写下来很重要,但是写想法需要有真实的场景为背景,这样别人读起来才有味道,能够引起共鸣。当然,自己的想法要写得入木三分。(要以真实场景为背景,才能让读者有共鸣。)
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少发议论。
在格律诗原则不变的条件下,提升表现力,这是我们常说的在边界内做事情。
️向杜甫学习更现实,在一定章法甚至定式的范围内,选好主题,情景结合,侧重客观描述,灵活应用规则,练习一段时间就会有进步。
➖➖➖➖➖➖➖➖➖➖➖➖➖➖➖
8.2 宋词:艺人词是怎么登上大雅之堂的?
在南宋之前,词是无法和诗相提并论的。
️️️
正是因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这些文人的努力,词才从歌楼舞馆里的流行歌曲,变成了登上大雅之堂的文学经典。(文人的努力,让词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想写一篇好文章,需要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常常又来自于丰富的经历,这也是我们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还需要行万里路的原因。(就像影视演员一样,一开始从表演小白,只能演青春偶像剧里的傻白甜到后面演技的锤炼,能演更能打动观众心的电影或电视剧,这其中都是需要他们背后的一次次经验的累计,演多了经历多了,也能把角色情绪、思想找准,更有代入感,也就更像角色本人,就能打动观众。)
➖➖➖➖➖➖➖➖➖➖➖➖➖➖➖
从李清照早年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有情趣、热爱生活的人,但是这种生活跟腐朽奢靡不沾边。➡️晚年她虽然失去了一切,却并没有消沉。
在李清照这些文人们的推动下,词从描写绮罗香泽的工具,变成了文人们抒发家国情怀的工具,才站到了和诗平起平坐的地位。
➖➖➖➖➖➖➖➖➖➖➖➖➖➖➖
8.3 元曲:剧作家是如何引导、迎合大众的?
历史上很多人的形象,以及人们接受的价值观,都来自于戏剧。
比如说,一提中国古代的奸臣,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明代的严嵩,这种印象很大程度就是拜戏剧所赐。(其实古代大奸臣每个朝代都会有,只不过严嵩的对头是大才子王世贞。他用他的笔把严嵩往历史的耻辱柱上钉。)
➖➖➖➖➖➖➖➖➖➖➖➖➖➖➖
为什么传统戏剧能对民众的价值观和认知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呢?️️
因为传统戏剧常常会用三分引导、七分迎合的表达方式,是少有的大众容易接受的文艺体裁。
三分引导
️️️
就是剧作家要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戏剧表达出来。
七分迎合
️️️
并非完全是揣测观众的想法,而是要迎合当时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因为和大众价值观明显抵触的作品,很难有大量的读者和观众,就像如今的抖音上有不少情感博主在贩卖焦虑,让现在的年轻人不敢再谈恋爱更别提结婚了。然而他们的账号基本都是几千万粉丝或者几百万粉丝,大把人关注着这些负面的价值信息,但这又符合着中国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普遍价值判断,这我就觉得值得我们去思索一下,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去关注他们。)
➖➖➖➖➖➖➖➖➖➖➖➖➖➖➖
你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努力扩大自己的受众范围。
传统戏剧的七分迎合、三分引导值得借鉴,当然迎合和引导的比例,需要自己拿捏。(这其中的度需要自己拿捏。也需要后期的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