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专题

3 个能救命的简单常识,很多人却完全忽略了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3d9d7b680d88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父亲。虽然不是医生,但他仍然凭着勇气、爱心和正确的急救意识,从死神手里拉回一条年轻的生命。

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他总结了 3 个亲身体验的宝贵经验,每一个人都值得看看。

那天的短短几分钟,现在想起来手脚都发软。

虽然成功救了一个溺水的孩子,但过程实在太惊险。

我接受过急救操作培训,还通过了测试拿到结业证书,但真的遇到突发情况,才发现自己这种半专业人士也有知识空白,而更多的普通人几乎是一无所知。

以下是一些经验总结,希望你永远都用不上。

常识 1:游泳圈、救生圈并不保险

那是个周末,我准备带儿子去游乐场逛逛。吃完午饭我们出发了,准备走到小区门口叫个车。

我们家所在的楼栋离小区门口也就几百米,就走路这个短短的工夫,儿子突然指着小区游泳池说,好像有个小孩溺水了!

我急忙冲了过去。

到泳池边上时,这时我发现泳池里人并不多,大人加孩子不到十个,可谁也说不清到底这个三四岁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溺水的。

最关键的是,第一个发现异常的竟然不是孩子爸爸。

后来才知道,他给孩子戴上游泳圈,就去边上打电话了,才离开了一分多钟而已。

经验总结:

很多带孩子游泳的父母都是这么做的——给娃戴上游泳圈,放到水里去游,自己在边上聊天玩手机。因为他们都觉得有游泳圈就很安全。

其实不论是新闻还是溺水资料都提到过,游泳圈根本不是救生圈。我们平常给孩子买的游泳圈,尤其是各种可爱造型的,充其量只是戏水玩具。

退一步说,即使有救生圈,也不能确保安全。不少孩子戴了游泳圈,往往更容易做危险动作,游泳圈滑落就会酿成事故。救生圈同理。

孩子下水,家长就应该陪伴在孩子旁边,视线不要离开。这份守护,才是孩子最好最可靠的安全保障。

常识 2:任何控水行为都是添乱

我赶到的时候,溺水孩子的爸爸已经把孩子抱到游泳池边。

像很多网上流行的溺水急救法一样,孩子爸爸本能地把孩子倒过来拍背,想倒过来「控水」,把水排出来。

看看孩子,胸部、肚子都没有起伏,脸也是酱紫色,很危险。

孩子爸爸一番折腾毫无反应,我赶紧上去阻止他:「我学过急救,我来。」

经验总结:

很多解剖溺亡者的报道提到,他们的肺部积水很少,所以控水根本不是关键。实际上各种形式的控水反而更有可能把胃里的食物折腾出来,加大返流误吸风险,引起窒息。

溺水者最大死因是无法呼吸导致的心脏停跳,这时候正确的心肺复苏才是救命的关键。

常识 3:溺水抢救要先人工呼吸

虽然参加过专业的急救培训,也通过了测试拿到证书,但这种突发事件真的是第一次遇到,我心里的确没什么底。

不过本能还在,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了心肺复苏的画面,快速把孩子放平,掏光嘴里的东西,仰头抬下巴,一边数数,一边就开始按压胸部。

刚开始按了几下孩子,就吐了一点点水。

我知道,这些水不会阻塞呼吸道,暂时没管,继续按,但孩子又没有反应了。

我心里有一点慌,凭着本能按节奏(30 次按压,2 次人工呼吸)操作。

这时孩子的爸爸非常着急,想要搭把手,就跟着我按孩子的肚子,我只好想了个办法支开他:「我这边尽全力先救着,你赶紧去打 120 就近找人,就算我不行了还有救护车。」

继续胸外按压加嘴对嘴人工呼吸,孩子眼睛开始翻动。持续两三分钟按压非常累,我有点体力不支,这时候孩子终于有反应了,一边咳嗽着一边做呕吐状。

我把孩子侧过身,掏干净嘴里的东西,摸脖子和手腕,感受到了弱弱跳动的脉搏……有希望!

再之后就是救护车赶到,急救医生接手。我松了口气,靠在墙角坐了下来。儿子过来陪着我说:爸爸真厉害。

后来我了解到,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溺水的孩子恢复过来了。

经验总结:

事后想想这段还是觉得心惊肉跳,有点愧对儿子的夸奖。

因为溺水的孩子虽然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我忽略了一个细节——溺水急救和一般情况有点区别,应该先人工呼吸,再胸外按压。

孩子溺水,黄金抢救时间是短短的 4~5 分钟,每个步骤都很关键,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弄错。我查询了权威资料后,把正确方法分享给各位:

根据《淹溺急救专家共识》,如果发现溺水者,迅速将其移动至安全坚实的地面,然后做两件事:

先用 5~10 秒快速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

如果没有,迅速打急救电话,并对溺水者按 A - B - C - D 顺序做心肺复苏

A. 开放气道

清理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仰头抬下巴,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B. 人工通气

先做 5 次嘴对嘴人工呼吸(捏住鼻子抬高下巴,包住溺水者的嘴吹气,吹到溺水者胸部隆起;若无心跳呼吸,则进行下一步)

C. 胸外按压

按压 30 次,人工呼吸 2 次,按 30:2 的比例持续交替进行(按压位置是两乳头连线中点)

D. 早期除颤

及时用 AED(体外自动除颤器)

世界是残酷的,惊喜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面对突发情况,即使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也会措手不及。

由衷地希望所有人都能学会这套方法,更希望没有人会用上。

文章来源——公众号:奥默健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