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封超组——第十五期第三周第十一次作业
R:选自《你一年的8760小时》——艾力
拖延症真的很让人头痛——想去做某件事,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迟迟没有行动,直到最后一刻,才拿出拼命的精神,乱七八糟地做完。
现在假设你需要在放在地上的一块又长又宽的木板上走过,木板宽2米长10米厚0.5米,你肯定会走,甚至你还会唱着歌非常霸气地走过去。但如果场景变化一下,两栋5层楼高的房屋之间悬空放着这块木板,你可能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你需要做的任务没有变化,但失败的代价增大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拖延了,开始想,走还是不走,怎么走。
这时A楼突然着火了,不走你就会被烧死,这个时候你不会再有什么顾虑、犹豫,会马上拔腿向B楼走去。过去后会感觉到so easy,爸爸妈妈再也不担心我走木板了,你还会想,我为什么不早点走呢?这就是大部分人拖延的心理过程了。一件并不是很难的事,因为大部分人把它想象得特别难,认为失败了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就开始心里害怕、抵制,直到最后不得不去做的时候,才会视死如归地去完成。
我们把某一件事等同于自己的能力,等同于自我的价值。这就导致我们不断给自己压力,把自己变得物质化、标签化。一个自己说:我一定要表现得特别好,成绩特别好,工作特别棒才行。另一个自己却说:我可能做不到。两个自己开始打架,于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你,总是瞧不起那个在下面并不完美的你。两个你分离得越开,拖延症就会越明显。
知道了拖延症的原理,如何去克服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和自己对话的方式,从今天开始,每次你想说我必须去做的时候,把它改成我想去做,我选择去做什么。
其次,我们可以一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木板没办法像石桥一样牢固,就在它旁边建一个安全网,这样你从A楼走到B楼就不会特别害怕了,反正掉下去也不会特别惨。
L:重述
想象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就像文中所举得例子那样,我们大多数的拖延是一种为难情绪,我们总是想把事情做的很完美,深怕有半点瑕疵,于是在我们没有找到最佳方案的时候就一拖再拖,直到倒计时来的那一刻才临时抱佛脚的完成。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把做一件事和自己的能力联系在一起,只要这件事没做好,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于是我们对做事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因为我们可不想否定自己是个大笨蛋。
针对拖延,本文给出的方法是:
第一、用“我选择做”代替我“必须做”
这一步主要是将“不愿意”变成“我愿意”,吃完饭,谁都不想洗碗,于是都往沙发一躺,但是碗还是要洗的,然后内心开始挣扎什么时候洗,直到快睡觉了,最坏的情况是下一次吃饭,因为我觉得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但是如果换个思维呢,其实洗碗液没那么痛苦,我想洗碗,洗碗就当饭后做运动,把厨房打扫干净心情会更好,所以我想去洗碗,因为那样让我更舒适。
第二、做好最坏的打算
当你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只要没有恐惧我们就不怎么会拖延,比如,就此时此刻,我本想写一篇更好的内容,因为太忙一直没找到拆文,如果我一直要求很高就一直写不出来,想一想,写了总比没写好,交了总比没交好,就是这样,哈哈哈。
A1 回顾过往
我简直就是个拖延症高手,而且还是个完美主义者,真的是要把我拖死了,记得刚进律所的实习的时候,老师让我给顾问公司出一份法律意见书,我真的是补知道怎么写,我连格式都不知道,我觉得那是一个好难好难得事情,当时一直想这是老师第一次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写好,结果越想写好越写不好,因为我不知道怎样算是写好了写完美了,于是我拖了好多天才写出来。
还有一次想给心仪的律所写自荐信,也是如此,想到一定要写好,这关系到我能不能进去,每天都想着今天回去一定要写,结果每天都没有想到完美的措辞,拖到最后也就是写了一份最一般的。
A2 应用
根据本文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可以这样做:
第一:用“我选择做”代替“我必须做”
我家还有个正在读书的妹妹,妈妈因为不懂他的作业,经常让我给她补习,我又很忙,有时候真的不想给她补习,越不想就越拖延,或则即使补习也是带着情绪,因为我觉得这是妈妈给我安排的任务,我必须得完成,其实我只需要用“我选择做”代替“我必须做”就好了,我不在想那是我必须做的事情,而我想那是我自己选择去做的事情,这样做一来可以让妹妹学习进步,也给妈妈分担事情,然后大家就都很好,如果我带着情绪,结果反之了……
第二、做好最坏的打算
对于我来说这种方法更管用,因为我有时候真的追求的太完美,下次让我站在台上讲话,我就想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没几个人在听;下次参加马拉松的时候,也不要要求太高,最差也跑过半马,更差也是锻炼了身体……
其实我们都一直活得太给自己较劲了。心态和情绪的平和是我们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砝码,把自己逼得太厉害也不见得会作出好的成绩,放轻松一点吧,残缺也是美,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