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个周家祠堂

2024-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朱玉林

这里个周家祠堂

朱玉林

春节前两天,我回老家办事,顺便参观了周家祠堂。

周姓宗祠又称“凌雲堂”。从外观看,它建筑风格富丽堂皇。

碑载,周家祠堂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占地1亩,座西向东,前为门楼,左右有厢房,前殿三间,为族人议事大厅,后殿三间为供奉祭祖大厅,悬祖案,屋脊雕花及廊檐木刻极其精美,木雕和斗拱比较完整,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

据记载,周家第四代世孙周邦彦在乾隆六十年三月,慷慨出资置办的石碾于(祠堂门前)。周邦彦之后,周氏族人共出贡生3人,太学生、庠生3人;寿官5人,微仕郎4人。

据民国25年《岐山县志》记载,宣统元年已酉科拔贡,周之冕以“岐山冠三”,被敕封为“补用河南直隶州州判”。岐山周公庙内碑亭现还保存着周之冕创作的《卷阿八景诗》。

建国后,周家祠堂作为粮食仓库,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塌陷。2016年,周姓族人乐善捐助,筹集资金23万余元,对面临倒塌的祠堂进行了修葺,恢复了祠堂原貌。

周氏祖训:“为人要有大志、奋大气、存正心、做明事、积厚德”,已成为当地人们教育子女的座右铭。

这个祠堂,既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又是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教育的场所。特别是世代留传下来的祖训,至今还有教育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