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我是郑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师范方向)的学生张甜甜。以下是我个人经历。
坚定信念,完成高考。2016年,我终于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入了大学校园,是的,终于!迟到了两年的期待,终于如愿以偿。本该参加14年6月份高考的我,在5月份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经过抢救,命虽保住了,但身体上的残缺,却永远也弥补不了了。命运的骤转中,我仿佛看到了死神狰狞的笑,他轻轻的一挥手,就把我的人生天翻地覆。我清楚的记得,让我嚎啕大哭的不是术后醒来,看到床尾空荡的裤腿,而是医生明确的告诉我,身体条件根本不允许我参加高考,我以为只要自己能坚持,转眼就到了六月,我会走完我未走完的路,可是我错了,尽管当时全心全意备考是我唯一的信念,尽管我极力克制自己坚持下去。但是当听到医生的宣判的那一刻,曾经根生在心底的信念崩塌,我歇斯底里的痛哭。我知道,那些泪终有一天洗礼出不卑不亢的我。期间,治疗的过程很漫长,也很曲折,在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后,医生终于宣布,我可以出院回家修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学校备考。此时已经是2016年高考百天倒计时,不能走路就用轮椅,不能上下楼梯,同学们就轮流背我,但是我为了减少上下楼梯麻烦同学的次数,常常是在轮椅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伤口肿痛,没事,这些都能忍。学校偏僻,只租到了一个作临时仓库用的小屋能进出轮椅,不仅光线黑暗,还临近下水道,闷热的天气里时不时的弥漫着恶臭。没事,这些也都能忍。这样的选择只是一个意念在驱动:我一定要走完未走完的路。我不会抱怨命运的无情,也不会哀怨病痛的残酷。因为我相信,只有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公,才能安然享受生命的平等。只是默默地笃定地选我所选,做我所做。
我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残疾人,对于后者,人们常常联想到火车站乞讨卖艺的残疾人,似乎他们只能是被同情被帮助的人群,但是这样的刻板印象不适应于整个群体,我曾见证过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积极向上,一起为无障碍出行呐喊,呼吁高德地图对无障碍路线做出标示,并得到了高德地图的极力回应,发起了“无障碍随手拍”看到亲密的小伙伴作为代表出席高德活动现场,第一次觉得为残障发声,为自己发声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希望自己能继续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尽一己之力,推动无障碍设施更加完善,让更多小伙伴不再困于出行,让身体和心灵都可以在路上。
感恩于心,热心公益。曾多次协助青协举办活动,被评为“青协先进工作者”,记得我初入校园时,身体还未恢复,需借助轮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我推着轮椅去上课,但是车轮陷在积雪里走起来格外费力,一旁的同学看到这种情况,二话不说就帮我推,最后我们一起协力走过了积雪深埋的道路,同学们的诸多帮助我铭记于心,同时也化作动力,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尽力帮助别人,传递这份善意。然后我加入了青协,作为青协的一名幕后工作者,我的任务是收集整理各种图片、文档资料编辑成册,是青协的最后一步,也是最赶时间的一步,常常临时接到通知,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急迫地完成任务,我也不负所托,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大家的认可。每逢月末整理文件,看到一份份自己参与过付出过的工作总结,都是一种支撑我继续下去的动力。
热爱读书,热爱生命,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把自己泡在书海,也发现自己读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浅薄,阅读的同时会记很多笔记和感悟,有时也会写文章向刊物投稿,当我的第一篇作品在校刊上发表,拿到稿费的心情想腾空的烟花一样灿烂,用这笔稿费又买了更多的书。
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参加文学知识竞赛、桥牌比赛,宿舍标语设计大赛等,并获得奖项,通过多方面的经历丰富大学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独立自主,融入集体,告诉自己其实也与常人无异,渐渐的,从大一初入校园,比较腼腆不太自信,到后来大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班级制作微视频,毛遂自荐出一份力,积极主动的融入集体,现在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会自己来做,也实现了独立生活,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不是身体限制了自由,而是思想会把自己囿于原地,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另我可以扬长避短,依然可以有无限可能,练习唱歌,自学口琴基础,自学学习ppt制作,微信公众号运行,短视频制作等小技能,这些既是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又同时学习了一种技能丰富了生活,还能在用得上的时候帮一下忙。何况,自学也是一种能力,充实自我,更有理由自信的学习和生活,做好自己,不卑不亢,心若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