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心情随笔

时间错觉

2017-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陈西帆资深保险经纪人
时间错觉

猴年刚过,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中国人相信本命年犯太岁,往往采取各种手段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我并不相信什么本命年容易有厄运,也没有穿红裤头、系红腰带或者穿红袜子。不过,我还是以好奇和略微忐忑的心情度过了这一年。还好,没有证据表明发生的倒霉事是太岁他老人家闹出来的。

但是,年满36岁的事实还是让我感到了压力。这压力既来源于可感知的体力和精力的下降,也与职业发展的艰难与迷茫直接相关。

在心里,我总觉得人生是一场长跑,以后总会有时间去进步,努力还来得及。

然而,这可能只是幻觉。

最悲观(却清醒地)说,我们都无法预知会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因为意外而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上帝对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只有等到最后的时刻你才能完全知晓。

退一步看,即便是无病无灾地活过天年,躯体衰老、生活负担加重总是呈现上升趋势。假使我能顺利活到72岁,那么第二个36年里我能否足够努力、足够幸运以至于过上我期待的生活?

忽然之间,我意识到,之所以我总觉得“时间还长”,是因为我选错了参照标准!

我的祖父一直工作到88岁。在那之后,由于生了一场大病,他才真正退休。从离休开始计算,他的晚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不为钱,不图名,他在扶贫事业中再次找到人生的意义,从而以近乎清教徒般的执著跑遍全国,用知识和汗水帮助农牧民脱贫。

我还记得小时候住在祖父母家里时,常常在夜里睡醒一觉时发现祖父仍在伏案写作。白天,他要么去外地扶贫讲学,要么在家里接待全国各地的来访者,很少有闲暇时间。除了慈爱,他的勤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不知不觉地让我以为“时间真的很长”。

于是,我总以为岁月悠悠,什么都来得及。这种安然让我疏于勤奋,堕入懒散之中。

也许,等我到了退休的年龄,如果我对这世界还保有好奇心或希望让它变得更好的梦想,我也会找到意义所在并为之而努力,就像祖父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现在的懒惰是可以原谅的。

也许,正确的心态是,不再以祖父为我的参照标准,而要假设自己随时可能离开这个世界。如果这样的时刻真的到来,我是否可以无憾地说我曾经领略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与人生的喜怒哀乐?我是否为最珍重最牵挂的人打下了继续生活的良好基础?

现在的我,面对这两个问题时只有一头冷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