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

我读《谋杀似水年华》之人物

2019-05-22  本文已影响12人  涵若生

今天读完了蔡骏的悬疑小说《谋杀似水年华》,大概对他的写作技巧和思路,回忆性地记录如下。

蔡峻在小说最后的后记“承”篇中,强调了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环境、人物。因此,我想从这三个方面,对蔡峻写作该小说时的“所想”,记录下我自以为是的猜测,权当为了记忆。


人物 · 生~活~死


主要人物简列如下:

男主角: 秋收

女主角: 田小麦

配角:

田跃进——小麦的警察父亲

钱灵——小麦的发小闺蜜、三案死者

小王——田跃进的搭档

慕容老师——成熟魅力的语文老师、二案死者

盛赞——小麦的未婚夫

盛先生——盛赞的父亲、钱灵的老板、秋收的亲生父亲、慕容的情夫、首案元凶

盛太太——高官的女儿、二三案的元凶

秋建设——秋收的养父

老丁——小麦的邻居大叔,离异丧子

秋收母亲——盛先生的情人,首案死者

古力——秋收的搭档、失意的东北青年

家庭: 秋收家、小麦家、盛赞家、老丁家、钱灵家

从人物数量和家庭设置来看,故事并不庞大。所谓人物的“生”、“活”、“死”,也就是人物的出场,行为及离场,这是人物在小说中基本的属性,但并不是所有人物都具备全部,正如不是所有角色都会“死”。每个人物都随着情节发展而自然而然地出现,这是写作功底。

秋收,出现在案发现场的“复仇者”。农村孩子在城市孩子面前的“自卑”,使他一度怀疑自己与小麦的感情能否长久。稍有才华、清秀外表、独立内涵、坚强善良,是男主角特有的属性,这些属性被小麦慢慢发掘,也慢慢加深小麦对他的爱。秋收也一直爱着小麦,爱使他从未丧失理性,所以他的复仇仅仅是“惩罚”,让作恶者感受到痛苦、愧疚。他的“死亡”,是对自认为无法与小麦厮守的绝望;他的“魔女区”,是对小麦的守候,也是引蛇出洞的诱饵。

小麦,作为警察的女儿,注定与秋收的相识,但初见因隔阂而冷淡,也为之后倔强的坚持做铺垫。与众不同是她,天真叛逆是她,聪明美丽是她,幼年丧母是她,缺少父爱是她,种种种种,使她形象丰满、真实。就算所有人都不认可他与她的爱,就算岁月消磨,始终未消退埋藏心底的爱,而失去记忆才是。关于失忆这一点,我并未看明白,为什么会失忆?难道失忆只是为了后面找回记忆进行的设定?

钱灵,女孩总会有闺蜜,但最好的只有一个。这一个无话不说,几乎没有秘密。钱灵知晓小麦所思、所想为,而其成熟的设定,也注定了其要为小麦做些事情,即便这些事情是她站在自己的角度所认为“好”的事情,这种“为你好”往往就是为了制造“误会”,而且还是不到最后不揭晓的误会。这是钱灵存在的意义。至于其和盛赞的恋情,和盛先生的私情,我想仅仅是作者为“再推一把”盛太太所“强加”给她的,也是为了增加小麦的疑惑,而疑惑带来探究,探究带动情节。

慕容老师,成熟性感的语文老师,时尚达人。文中最后一笔带过的说“她的社会关系很复杂”,但明白展现出的却很简单: 小麦的老师,话题女王,老师们心中的异类,独立开放的女性,散发秘密气息,仅仅只是这些词汇,着重表现的还是她与小麦特殊的情谊。美丽、性感、单身,好像就是为了“死亡”。

以上这些人物,都“生”于小麦的少女时代,即小麦丢失的那段记忆。

小麦及钱灵工作之后,“恰当的时间出现恰当的事”,恋爱、出轨,怀疑、嫉妒,奔波、复仇,接连上演,真正的谜底也开始逐渐揭晓。

盛赞一家。盛赞不提,完全是为了出现而出现的一个道具。盛先生与秋收母亲的故事,闭环了一个“悬疑”。盛太太出生于权贵家庭,自然不容丈夫的背叛,但她对丈夫的深爱,使她将一切罪责置于慕容老师、钱灵身上,也使她成为第二个凶手。

老丁家与秋收家,是两个悲剧家庭。老丁心中的困境,是因为秋收父亲的被撞去世。秋收对老丁的“处理”,证明秋收内心深处的善良一直都在,也使老丁得以“重生”。

钱灵的家庭,着墨甚少,她所有的也是小麦所没有的,也许她就是为了小麦而“生”的吧。

老王、古飞、秋建设等等,则是“因地制宜”的创造。

“人生是什么?”

“我们出生了,然后死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