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你的优势
努力重不重要,重要。但还有一样更重要:发现的优势。
这几天我在读一步军事题材的连载小说:《异军突起》。写的很精彩,讲述的一群新兵,经过各种不寻常经历,最后成长为特种尖兵的故事。小说还没有写完,但值得大家去关注。
这部小说里有两个非常有特色的角色,一个是吴论,一个是张若谷。前者考上了清华大学,却因迷恋于电子竞技,退学入伍。后者是毕业于北大,爱好登山的高材生。他们俩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喜欢琢磨。另一个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优势是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在时间管理领域上做的特别棒。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曾持续七年写个人日记,到现在也没有停下。在经过他的同意下,我看了他的日记。记录的内容其实很简单,类似晨间日记,但多了时间开销记录。他会及时的把做每一件事情的前后时间记录下来,到了晚上会总结时间花在那里。后来很多人向他学,但我观察到真正能够做到他一样的,几乎没有。后来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次在读这部小说时,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他的优势。
在这部小说里,两个主人公吴论和张若谷暂且没有发现到他们各自的优势。但作为读者的我,却看的清清楚楚。吴论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极强,因此他学习一样东西很快。张若谷,无愧于毕业于北大。学习能力强不说,他的分析能力极强。第一次面对恶劣的气象环境,他能精确的分析记录五个靶标的移速和变速的时间,从而获得不错的打把成绩。另一个主人公胡春芳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不过天生的恐高。但班长却没有发现这一点,以为他胆子小,其实这是他的劣势。
有一个“木桶理论”,说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习各种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慎重的看待这个理论。我认为不一定要去补齐这个短板,相反可以不断让长板更长,也就是让自己的优势更加有优势。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过:只要你进入某行业的全国的NO10,就一定不会混的太差。实际上不要进入全国NO10,进入你所在区县的NO10,都足以过得很好了。我们老家有一个人就是这样,微信公众号才开始的时候,很多人着眼于如何成为全国大V,他一心琢磨如何成为县城的大V,后来成了,他的公众号阅读的受众尽管不大,局限于县城。但他的阅读量并不小,更重要的是与他接洽的商户特别多,因为效果好。
我们回到这部小说,尽管说的是新兵成为优秀的特种兵的成长故事,但我看到的是他们一个个最终发现自己优势的过程。人,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唯一因素,关键是如何发现每一个人的优势。有些人,注定不适合待在部队,但有些人,他注定就是一个军人。
问题来了,如何发现你的优势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尝试用盖洛普优势识别器进行测试。这个方法只能测出一个大概,真正发现自己的优势需要尝试去一件件事情,并不断的总结反思。不要让这不是我的优势成为不思进取的理由,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
持续的行动,你终将找到自己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