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并非把志丧,博物君子待启航
2023-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是什么都能逗的
生活中大家经常听到“玩物丧志”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鞭策贪玩而不务正业者。
但是研究明清之际士人的赵园先生则认为,如果知识分子不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志向而行动,那么无论是醉心文玩,还是注释经书,一样都是“丧志”。
当我阅读“漫说文化丛书·续编”中的《君子博物》时,既为文物研究领域这些大家们的博学所叹服,又为他们迥异的人生轨迹而唏嘘。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605d1ae0cfed2689.jpg)
比如“辑一 说文化”部分的首篇即是沈从文先生洋洋洒洒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虽然这部作品也很有影响,但它终究不是沈从文先生主动、乐意去做的事情,如果他在作家这条路上能够一路畅行,其影响不是更让人期待么?
相较之下,王世襄先生的文玩之路就顺畅多了。虽然中间因为时代原因也有所耽搁,但终归是没有“改换门庭”,始终在自己喜欢的文玩路上尽兴探索。
王世襄先生深耕明式家具领域,出版了两部专著。在其他领域也有所斩获,比如他的《北京鸽哨》一书,图文并茂,完整介绍了鸽哨的历史、品种、佩系、配音、制作等,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专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张中行、陆文夫、黄裳等“老人”重新谈论书房中的小器物,谈逛市场的小欢喜,这些被遗忘的文化生活之美重返话语场域,其实体现的是文化人在历史大浪中重新浮出水面,获得价值感和身份认同。
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在具体的习俗、情感和生活方式上。阅读《君子博物》,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如何影响着从古至今的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