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故事经济学》:故事中的广告

2020-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对朱一龙着迷

一、

什么是故事?

在现实认知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术语很抽象,通俗来讲,故事就是对一件或多件事情的讲述。

我们甚至可以理解我每天写的文章也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

好比中学时所学,一件事情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几个部分构成。

但故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讲好的。

什么是广告?

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通俗来说,也就是有目的性的向受众推荐某样东西。

而从广告出现开始,广告推销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从开始的以产品为中心到消费者为中心再到如今以消费者为接触点。

广告的样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改变。

同样,广告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好的。

今天我在樊登读书会上听了一本书——《故事经济学》,于是我想来念叨一下,故事中广告里的经济。

二、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1)

故事的开头往往是平衡的,主人公处在一个较为平衡的生活环境里,并且有着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念。

而在主人公接下来的生活里,会发生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亦或是生活里的大事。而往往这是事情都会触动主人公的痛点,这个时候,故事开端的平衡被打破,主人公开始追求和他生活不同的样子。

这就好比《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在黄土高原第一次尝试包产到户的举措。即便这个举措没有被实施下去,但是却是整个黄土高原劳动方式改变的小小开端。

接下来的故事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小高潮,而在每一个高潮中,主人公都会有挑战与坎坷,而主人公在克服困难后,都会有一定的反馈。

而在故事的高潮中,在主人公面临最后一个抉择是,故事将会归于平衡,而这个时候,主人公的价值观将会发生变化,往往都会和刚开始的价值观是相反的。

最后,故事会有一个收场的结尾。

在每一个故事中,都要有着翻转剧情,也要让主人公有所改变,若只是千篇一律,故事就会落于平淡,无任何亮点引人眼球。

广告也是如此,在短短几分钟的广告内,要设计出开端、矛盾与结局,只有在故事吸引人的前提下,广告才会有人去看。

我的专业便是广告学,有幸看过一则德国汽车的广告,广告中出现的汽车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主人公驾驶着早期的汽车回娘家,路过一个小镇时,当时的人们将主人公以及她驾驶的汽车看做怪物,同时这个时候的汽车也用光了汽油,然后主人公进入小镇买了汽油,为她的汽车灌满了汽油,又一次驾驶着汽车离开了小镇。但在她走后,迎着的是小镇人羡慕的眼光。

短短一则广告,将故事交代清楚,有开端、高潮、结局,同时也有人的价值观的翻转。

很好地吸引了人的眼球,也将产品在自然而然中宣传给受众。

(2)

一个好的故事,也要引起受众的感同身受。

只有当受众感受到故事中同样的情绪时,他才可以进入故事,从而产生共情。

如果故事脱离了受众,纯属天马行空的想象,它是不会吸引受众的眼球的。

广告也是如此,只有当广告引起受众的情感时,受众才会对他产生好感,进而会选择买这个产品。

就好比上一小节说到的汽车广告。

广告中为何会选取一位女性?

在这则广告中,这位女性完美的诠释了女性的独立与强大。

她可以独立的解决汽车出现的问题,独自一人灌满汽车的汽油。

很好的切中了女性需要独立的问题。

这直接的引起了女性对他品牌的好感度,进而会去了解他的汽车,再进一步将会购买。

这样,既引起了受众的注意,也买出了自己的产品。

他不仅仅是针对现实消费者,这则广告也拉拢了许多潜在消费者。

在广告学中,他也是品牌形象的树立。

三、

樊登老师将这本书详细的分解讲述,我的描述只是选取了我记忆中比较深刻的两点。

如果这篇文章引起了你们的兴趣,可以去樊登读书会听取樊登老师全部的讲解。

九牛一毛的讲解,希望可以对写作以及广告有所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