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辩自明获取老板的信任
如何获得老板的信任,一直是上班族们头痛的问题。似 上下级、老板与下属之间永远有一股不能调和的矛盾。这也就 是阴阳对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实不然,只要你适度的承 担一些责任,即使你不是责任的直接负担者。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境贫困,经过努力做了大官,后来升 任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平时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 也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 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可观,却只盖普通棉被,他并不是 真简朴,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 的美名。
汉武帝便召见公孙弘,问他: “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 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 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 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 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 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本来也对公孙弘的这 种做法不赞同,听了别人的参奏更是不悦,可是听了公孙弘的 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公孙弘一句也不辩解 并全都承认,这是何等的智慧。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 誉”,这会使梁武帝对他产生疑虑和不信任感,无论他如何” 解,梁武帝和其他旁观者都已先人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 “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于是采取了十分高明的招,不做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 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 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从而获得了梁武帝的信任。 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 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 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 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 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更不会有伤害,只是个人对清 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不辩自明,这是一种极好的公关技巧。以退为进,这是一 种大智慧。特别是面对老板时,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有 理说不清的事情,尤其是很多人可能对情况不怎么了解又喜欢 乱下结论,甚至有时候会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加到头上,这时 候如果去辩解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心中有鬼,即便最后得到澄清 也极可能给旁人一种不好的印象,更何况言多必失,也许你在 无意之中真的会犯一些错误。
作战如治水一样,须避开强敌的锋头,就如疏导水流。对 敌进攻其弱点,就如筑堤堵流。对没有的事情不置可否,事情 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时候你不但能获得更多人的尊敬, 最重要的是能获得老板的青睐。即使承认一些小错也没什么大 不了,同事们反而会觉得你人格高尚,勇于承认错误更易得到 大家的谅解,而且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即使错又能错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