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草青青(三十)(林叔承包荷塘)

2024-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生如夏花a薇

林叔父子最擅长的是挖藕,可别小看这一节节“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藕,吃起来清脆可口,回味无穷,它的出处却真是大费周章,没有大功夫,大力气,真挖不出它们。外面看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泥巴里的藕却阡陌交错,勾勾搭搭,要想它成为盘中美味,不但需要气力,更需要耐力。

收割稻谷的秋季,有经验的老农跳下略有凉意,并且有齐腰深水的荷塘里,牢牢抓住一根大荷叶梗,用脚顺势在淤泥里用力搜寻,定然会找到“一窝窝”纵横交错的莲藕,凭借丰富的经验,这当口断不可弯腰伸手去拔藕,因为一拔藕就断了,藕孔里进了污泥,藕就发臭,就废了。这时应该顺着藕的纹路,用脚拱出完整的几节藕。——这只能拱出少量尝尝鲜,真正莲藕大量上市,尚待秋收之后。

叶落深秋,荷塘全是枯枝败叶,池塘水也变浅,逢到雨水少的年份,池塘里只剩塘底有少量水,这时就由人工从塘头开始翻塘泥直到塘尾,莲藕多生长在足有两尺深的淤泥里,由人用铁锨一点一点把塘泥翻过去,在淤泥里小心翼翼地挖出莲藕,既完整又新鲜。

这个活计十分劳累,个头矮小的成年人在池塘里挖藕,外人几乎只能看得见攒动的人头。人掩没在人深的污泥坑里。再说,冬天北风呼啸,寒风刺骨,人在干枯的池塘里出苦力,满头满脸满手污泥不说,手脸皲裂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了,更何况干重苦力的人,浑身疼痛,大关节处往往贴满止痛膏。

这几年叶子家的藕塘全部承包给老林头一家人去挖,然后两家按比例分成。

晚上,罗树和叶子刚刚吃过晚饭,叶子烧了洗澡水先给小豪洗过澡后,正哄孩子睡觉,只听过道的罗树的说话声。

“林叔,吃饭没?你咋来了!有事吗?快到屋里坐。”罗树以为老林头是来看病拿药的。

“大侄子,我吃了饭,来玩会。”老林头的声音:“不到屋里了,我就在过道坐会。侄媳妇呢?”

“她在哄小豪,叔找叶子呀?”罗树还真觉得有点奇怪,他找叶子能有啥事呢?“叔,我去叫她,你有啥事对我说一样。”

说话间,罗树还是来到房间里,看到叶子做“嘘”的手势,罗树低声说:“隔壁老林头来了,说找你。”

“我听到了,你先去陪他说话,我就来。”叶子指指儿子小声说,小豪也听到了爸妈的对话,只闭上眼睛作势睡了。

夫妻两人这才一起走出了房间。

“叔,你找我呀?咋不到屋里坐呢?”叶子热情地说,

老林头见两人到面前,慌忙站起来:“不用,不用,侄媳妇我听人家说你们买了学校的房子,到那开诊所,我想知道你们有啥打算?你们……”

夫妻俩面面相觑,不知道老林头葫芦卖的什么药?

“叔,我们能有啥打算,才搬几步运,你有啥想法尽管直说,叔,咱们不是外人。”叶子不明就里,只诚恳地说。

叶子从来没有歧视老林头一家人,老林头一家很是和这娘俩亲。林婶还给叶子娘俩每人做一双农村人常穿的蠢笨结实的“三块瓦”棉鞋,冬天的泥巴地里很暖和实用。叶子很感激老人,常常去他们家串串门,带点吃的给他家小孙子。

“罗树,小叶,你们都在,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们也知道,你老表两个都是老实人,在外面打工挣不到钱,又不像你们家罗树有手艺,也只能出出苦力,我们商量想把你们家的藕塘承包过来,你们看……”

罗树和叶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事情很突然,两人都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个老人的问话。

这几天忙于家里搬家,收拾东西,真没有时间想到那个藕塘。

罗树刚要开口,叶子悄悄制止了他,对老林头说:“林叔,学校是买了两间破房子,我们这阵子真没顾得上考虑鱼塘的事,只想着家里住住,学校住住,随便拉几件东西过去。咱们还是邻居,你和林婶对我们的好,我们记得呢!藕塘要向外承包,肯定紧着你呀!叔!”

老林头一言不发,只是唯唯诺诺点头,叶子又落大不忍。

“叔,你既然来了,说起这个事,那你有啥意见,说出来,咱们商量着办,反正这也是苦力活,只能叔和老表能干。”叶子想着林叔肯定“有备而来”,差一不差二,就以他说的算吧!

老林头听叶子这么说,脸色舒展开了,笑着说:“侄媳妇这么说我心里踏实多了,我想着二十多亩藕塘,你们一家人搬走了,也顾不得照应。干脆就直接承包给我家,我也不让你老表两口子打工了,每年我们给你承包费,中不中?”

“可以呀!叔。你就说说怎么个承包法吧,多年的老邻居。大家都是实在人。你就开门见山的说。”叶子爽快地说,想着搬走了,藕塘确实照顾不到。如果承包给林叔,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不但可以获得点儿周转资金。而且也确实帮了这家可怜邻居的大忙。何乐而不为呢?

老林头虽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种了一辈子田地,对种田种地甚至种藕养鱼的收成他都门儿清。这几年的藕塘一直由他们一家人打理,罗树也就过年时请人打打鱼。

藕塘不适合养草鱼还有龙虾,它们会坏事,一个吃藕嫩芽,一个夹荷杆。罗树不很擅长养鱼,更没有太多时间花费在鱼塘上,所以鱼的收成也不怎么好。

林叔除了挖藕,还养了半辈子鱼,二三十亩的藕塘连藕带鱼全年收入,林叔闭着眼睛就能算好这笔账。

“你们买了房子,准备搬家,肯定也用钱。我们就随行就市,你们便宜点,我们一下子承包十年。怎么样?”林叔显然胸有成竹。

“那你出多少钱一年?林叔,咱们都好说。你把你的意思说出来,合得着就成交,合不着双方都没有损失。”叶子笑着说。罗树也随声附和。

“一年1000元,怎么样?我们也是挣点辛苦钱。”老林头商量的口吻。原来每年仅是挖藕,老林头付给罗树二千五百元,老林头父子俩只管挖藕,由驻马店人隔天到林家连泥带藕“挂”走,根本不用担心销路。

罗树和叶子互相交换一下眼色,沉吟片刻,老林头看在眼里,只不吱声,一个劲抽烟,认准叶子两个人好说话,又是善良的人。

“好吧!林叔,你既然说了,我们听你的。”叶子果然“中招”:“只是,钱你准备怎么付,价钱由叔定,你最好能一下子付几年的承包费才好。行不行?林叔。”

叶子不喜欢欠债,家里欠下“巨额”外债,心里确实不踏实。

“可以,侄媳妇,我们一下子付清你十年的承包费,你放心,叔也不喜欢欠帐。”老林头态度诚恳。

一万块?一下子付一万块?这家人太有钱了,平时见他们一家人扣扣搜搜,节俭得几近吝啬,家里竟然会有一万块钱,虽然现在万元户算不上什么,但相对于一个地道的农村家庭,无疑算是“巨额财富”了。

后来罗树说,老林头是老家老户,据说老家是南京人,虽算不上“名门”但也是“望族”,只是后来家道中落,逃难到河南,这么多年又克勤克俭,一家人都没有不良嗜好,少有积蓄也是自然。

就这样,叶子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一笔“巨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