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有目标的信息寻觅者(连载之28)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事一起在杭州机场转机,觉得还有一段时间登机就找了个地方喝东西聊天,突然听到了机场广播:请XXX和XX尽快登机,您乘坐的的过站航班XXXX马上就要起飞了,这是最后一遍登机广播。我们立刻撒腿就往登机口跑,在一路注目的眼光中气喘吁吁的及时上了飞机。
人对和自己相关的信息非常敏感,如自己的名字,发觉别人在谈论自己。
很多刚当上妈妈的有这样的体验:小孩子夜里醒来或者动了一下,就会立刻醒来,查看出了什么情况,但是外面有其他吵杂声响,甚至飞机飞过却不会立刻醒来。当小孩子逐渐长大了,反而不会被小孩子的动作唤醒了。
如上一单元所述,我们的身体一直都在自动化的进行着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痛觉等,但这些信息太多了,如果都让我们的大脑进行处理,大脑会被这些信息的洪流所冲垮,我们会发疯。想象一下幼儿园的老师同时面对二、三十个不断叫老师处理各种问题的场景,没有人愿意并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所以我很能理解儿子在上幼儿园时说,老师要求小朋友之间有了问题先要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找老师。
幸运的是,人脑中有一个叫做网状激活系统的结构对信息进行了过滤,只让某些信息滤过,而对其他的信息产生屏蔽。
网状激活系统
网状激活系统(RAS,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是坐落在脑干腹侧中心部分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相混杂的结构,它的功能是只让有价值和有威胁的信息被我们意识到,只让对我们重要的信息被滤过。
大脑结构图脑干腹侧中心部分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相混杂的结构。其状如网,解剖学上称其为“网状结构”。此结构从脊髓上端伸延至间脑,实际上是许多神经核和上行及下行纤维组成的复杂混合体。其神经核和纤维束有两个特点:①没有特异的感觉或运动功能;②各个核中发出的纤维散漫地投射到前脑(包括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的许多部分。投射至大脑皮层者又称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1935年比利时神经生理学家F.布勒梅发现,在上丘和下丘之间切断前脑和下面的连接,排除除嗅觉和视觉以外所有通往前脑的感觉输入,大脑皮层的脑电图就变为永久性的睡眠模式,即一直呈现高电位慢波。若切断的部位是在脊髓前端,保留着脑神经传入大脑的感觉输入,皮层上则仍然可以呈现清醒时的低电位快波。当时认为,感觉输入是维持清醒状态所必须的,大脑皮层像肌肉一样,也需要有不断的刺激才能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是当时只知道这种刺激是由传入神经供给的,不清楚网状结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意大利生理学家G.莫鲁齐和美国解剖学家H.W.马古恩于1949年发表了他们关于网状结构的电生理学研究。他们发现通常在麻醉状态下,猫的脑电图模式类似睡眠时的样子(高伏慢波),当用电刺激猫的网状结构时,其脑电图就变为清醒时的模式(低电位快波)。他们由此提出,网状结构是控制睡眠和觉醒的一个激活系统。1950年,D.B.林斯利等人又发现,破坏了脑干内的感觉通路并不产生睡眠,而损伤网状结构,则产生昏迷不醒的后果。从此,网状激活系统便被普遍地看作是一个维持“一般的清醒”或“意识”状态的系统。新的研究发现,这个系统并不单纯地控制睡眠和觉醒,其各种神经核还参与许多不同的功能。诸如复杂的运动模式的组织、情绪反应的完成、注意力的加强、感觉阈限的调节和学习、记忆的促进与巩固等。所以,有人认为不能笼统地说它只是一个激活系统。
--以上引用信息来自网络
网状激活系统像是一个出色的行政秘书,它只让两类信息滤过:第一类信息是对自己重要的,有价值的;第二类信息是对自己有危险的。其他的信息则被判定为垃圾信息,被阻断。
对妈妈来说,噪音是不重要的,虽然感觉到了,但网状激活系统阻碍这些信息进入熟睡中的大脑,孩子的动作虽然轻微,但很重要,对妈妈来说是有价值的,网状激活系统让这些信息进入大脑,并唤醒了大脑进行查看。大多数人有在睡梦中被噩梦惊醒的状况,大脑无法分清楚是虚构的还是现实真正发生的,但对所有它认为可能会对生命安全产生影响的危险事件立刻放行。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情况:看了半天书,对书里将的内容没有任何印象;开了一天的会,对会议的具体内容无法描述;几个人聊天,突然对对方刚才在讲内容一片空白。
有些小朋友上课容易走神儿,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对他来说不重要,他没有产生兴趣,这其实是老师的责任,老师要想办法让自己讲的内容让小朋友产生兴趣,能够进入他的大脑,而不是被他的网状激活系统所屏蔽。老师的价值不在于自己懂得很多知识,而在于让学生能够对他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打开他的网状激活系统,让知识进入他的大脑。
如何打开网状激活系统
网状激活系统对重要性、价值和危险性的评价来自于自己过去的经验。
如我们在广州的街上会看见很多车牌,对大多数的车牌视而不见,但只对来自很远地方的车牌(如“疆”、“黑”),号码非常好的车牌(如“8888”),自己家乡的车牌,很搞笑的车牌,和自己的车牌非常相似的能够看到,甚至会和同行的人谈论。
另外一个打开网状激活系统的方式是树立目标。树立目标就是告诉了它什么信息是重要的,什么信息是有价值的,它开始让相关的信息滤过,在树立目标之前,信息虽然一直在,但都被屏蔽了。
如果大脑没有预先设定你将知觉到某个物体,它便把这个物体阻隔在你的意识之外。我们对现实的知觉会被我们的预期所左右,这种倾向是人类大脑的一个基本事实。
--戴维.迈尔斯(David G.Myers)《社会心理学》
当我们打算要买一辆新车时,就开始留意与汽车相关的信息,如广告、朋友对汽车的谈论、浏览网络等等。打算买一辆新车就是树立了一个目标,告诉网状激活系统要留意与汽车相关的信息,在此之前,这些信息一直都在,但被屏蔽了。
在买了房子之后,我开始留意如何装修的信息,甚至主动找同事就如何装修给些建议,知道了哪里买沙子、水泥,哪里买油漆,每种油漆的特点和价位,各种材料的价格,装修中要注意的问题,在买房子之前,这些信息对我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买了房子,树立了要装修的目标之后,这些信息有了价值,开始进入大脑,房子装修好了之后,这些信息价值又不见了,只当别人问起时有个大概的印象。
当我们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生病之后,会开始关注与那种疾病相关的信息。我父亲前几年得了膀胱癌,我开始不断的百度与之有关的信息,治疗方法和后果,向能找到的医生朋友咨询;我父亲甚至自己学会了如何给自己做化疗,完善了网上关于自己进行化疗的方法,加入了膀胱癌的病友群,相互支持,打听与化疗药物相关的信息。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网络黑点(网络信号差的区域)的整治长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有一年公司把网络黑点的信息发布给员工,悬赏解决,这一举措解决了差不多一半的网络黑点。员工看到带着奖励的网络黑点信息相当于打开了自己的网状激活系统,原本只存在于工程建设部门的目标变成了全员的目标,网络黑点附近建设基站的地址找到了,黑点问题从而得到解决。
当有问题困扰你时,尝试让目标进入更多人的网状激活系统,让更多的人帮你解决,解决的可能性就立即提升了。
先有目标,后有方法
当我们树立目标时,往往是根据自己已经有的资源,已经知道的实现目标的方法来树立,这就限制了我们的潜能。
我们要怀着尚未验证的信念,先树立目标,再想办法,寻找资源去实现目标。
当我们树立自己的目标时,很可能会遭到周围的人的质疑:该怎么实现?有资源吗?你怎么实现?现实一点儿把!这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要被这些质疑所吓倒,每个成就大事的人,在他树立目标时都不是非常清楚该怎么做,不要让别人阻碍了我们自己的潜能发挥。
我们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关注什么。当我们关注于别人对我们的好时,我们就会看到别人的好,关注于别人的缺点时,我们看到的就都是缺点。
我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关注的是人生美好的一面,这与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问题不同。当我研究积极心理学时我看到的和想到的是我和我周围的人的无限可能,能够支持积极心理学的信息和资料也就不断的涌入我的大脑。
网状激活系统让对我们有价值、重要的和有危险的信息滤过,同时屏蔽了它认为是“垃圾”的信息,但这些它认为的“垃圾”信息只是它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目前的目标认为的没有价值,其中必然有一些是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这会导致盲点现象的出现,下一节我们将探讨盲点这个概念。
-END-
本文编码:(BABU连载之27)
第三单元:认知不和谐
3.1 认知不和谐(直面自己:炒股为什么会亏钱呢?(连载之26))
3.2 “真理”和信念(你的“真理”其实仅仅掌握在你的手中(连载之27))
3.3 网状激活系统(我们都是有目标的信息寻觅者(连载之28))
《做更优秀的自己》公开课
BeABetterU
重构认知 突破自己
影响环境 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