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上班这点事儿创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致敬阿米尔汗

2017-05-15  本文已影响180人  HRwangmian

这篇是为阿米尔汗最新电影《摔跤吧!爸爸》而写,又一部让我久久无法平静的电影,依然出自米叔——某种程度上,你已经成为了我部分信仰的存在。

致敬我心中的大师——阿米尔汗!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

延续米叔的基因,《摔跤吧!爸爸 》因敢于打破世俗枷锁,勇于以信仰和意志实现梦想,让观众们产生强烈的激励与共鸣。

这种激励的来源,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自电影在结局上的设计——吉塔终于为印度拿下首枚摔跤金牌,还是一个出生农村的女子,这个在印度世俗文化中,14岁就该嫁人换钱,终生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弱势群体。

成功让人向往,何况是如此大的反差,比起结果更重要的,是人的力量——信仰、勇气、毅力……鼓励你打破身上的壳,相信自己,吉塔能做到,你也可以,正如那句: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影片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处,是吉塔获得国家级金牌后,前往国家队深造,那儿的教练告诉她,要忘掉她父亲教她的东西,转而学习专业的技巧。

学校里的训练都是标准的,饮食、动作,完成即可,没有了魔鬼的盯梢,吉塔结识了新朋友,学会了化妆蓄起了长发,她改变了观念——训练也可以是自由的。

回到家里,被父亲要求在泥地PK,结果她赢了。然而,带着强烈自信的吉塔来到国际大赛的舞台,却遭遇了三连败的巨大挫折。

妹妹的一句话说出了原因:你打败父亲,是因为父亲老了,而父亲的那套方法,并没过时。

历史不会记住第二名

父亲的那套方法?划重点。

影片里并没有作总结性的介绍,不过看起来好像是信仰(比如亲吻土地),意志力(比如魔鬼训练),信心(比如一直鼓励、相信自己的女儿)等。

那么, 是不是一个人有坚定的信仰,强大的自信,持续的努力,好吧,再加上天赋,就一定会成功呢?显然不是,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呃……希特勒。或者就说吉塔,如果将她的失败单单归咎于没有持续的自律,我想是不够的。

父亲和教练教学方式的不同,也是影片强调的冲突之处。

片中对父亲的教学理念诠释得比较隐晦,不像突出信仰那样显眼,但绝不可忽视。答案藏在决赛前父亲说的那句话中:“你要成为第一,因为历史不会记住第二名。”简单说,要“赢”!

赢,是父亲所有教学方法设计的起点!

赢得摔跤比赛的方法,是要得分,对方手与膝盖三点着地,你得1分,后背着地得3分,彩虹摔得5分。同时,你要防止自己出现失分,以及被对手推出红圈之外。

要做到这些,本质上靠的不是技巧,而是身体素质。是力量——压倒对手或者彩虹摔;是柔韧性——被压倒时保持抵抗;是定力——不被推出红圈外……这些身体素质的博弈,才是摔跤比赛的制胜之道。

技巧只是建立在身体素质上锦上添花的东西,而信仰、意志、面对对手时的攻防选择,都是为了将心理调适到能让体能最大化发挥的状态。

这也就是为何,父亲对吉塔从训练强度到饮食全面自律的严格要求,是为何,看到吉塔崇尚技巧而舍本逐末时不可遏制的怒火。

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我想到那本著名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对我的启发非常大。积极主动——面对逆境自信突破;以终为始——行动服务最终目标;要事第一——意志集中优先事务……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却透露出智慧的玄机。影片如此,现实生活亦如此。

我们想赢,学习很多方法技巧,却常常忘记了思考,什么是那个制胜的关键点。

你学到如何作出漂亮的流水,忘记了主营业务的真实利润。你学到如何提升流量的技巧,忘记了真正给用户带来了什么。你学到政治领导力,忘记了别人为什么要跟随你……

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赢”的思维模型

我尝试着再抽象一下,赢不仅是一个名词,一种状态,本质上它是一种势能,如下图:

这里可以解构出一种思维方式:


首先,需要以终为始,根据最终目标思考分析出制胜关键点,并持续积累,积蓄势能,将制胜能力推向最高处;

其次,用你的信仰、意志力浇灌出自信和勇气,用技术做更好的准备,扫清阻力,找准时机,将制胜点用力推下,发挥它的最大势能。

如果没有以终为始分解出的制胜关键点,就没有赢的必要条件。比如吉塔企图靠练习技巧,而非锻炼身体机能而获胜,就打了败仗。

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积极的自信,基本的技术知识,就为赢制造了阻力,减少了赢的充分条件。或行动不力,或心理不好,阻力过大一样会导致失败。比如吉塔的教练一直要求吉塔降到51公斤级,对吉塔的指导也一直使用负面词语,一定程度影响了吉塔的发挥。

也许,这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另一种解释吧。

最后的最后,这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值得你去电影院一看。

感谢米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