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工作小结-需求调研篇
如何做产品经理?如何做1个好的产品经理?
接下来从产品的日常工作来说说如何做1个产品经理把;至于如何做1个好的产品经理,我这边还没有资格来谈论这个话题。
需求调研
产品以需求为始,需求调研环节是重中之重;这个环节将直接决定最后产品的输出是否带来价值或解决问题,是产品经理需要投入精力最多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如下:
1)目标用户群:这个产品或需求做出来后是给谁用的
目标用户群描绘: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岗位职责,兴趣爱好,身高,体重等
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需要和喜好:比如大多数女生都喜欢粉色系而男生则会喜欢蓝色或黑色等暗色系
2)产品使用场景:用户是在一种什么环境或情况下来使用这个产品
场景描述:室内或室外,是在电脑上还是在手机上或者是在1个大厅里向所有人展示,是一个人使用或者是需要多人协同使用,是在吃饭的时候或者是在吃完饭需要买单的时候,是在睡前或者是在早上起床的时候等等
3)带来价值和解决问题:这个产品为目标用户群带来了什么价值或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带来价值:要聚焦用户的核心价值,看是刚需还是软性需求,甚至可能只是个伪需求;这一块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概括了所有人的需求;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同样的一个需求,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价值不一样;比如买衣服,女人买衣服是为了把自己打扮漂亮,紧跟潮流;
男人买衣服只是为了保暖和蔽体;如此男人和女人买衣服时关注的点就不一样,买衣服的频率也会不一样;
所以考虑价值时,要结合上面的目标人群来一起考虑;
解决问题:除了给用户带来价值外,还有一种是解决了用户当前现状的某1个问题;
我相信大家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时就要关注用户的痛点,然后根据痛的程度和频率来整理问题的优先级;每个人的问题都会有很多,解决问题也需要1个1个来;
4)用户故事是一种更形象,更贴近真实生活,更具画面感的形式去描述这个需求
在确认了目标人群、使用场景以及带来的价值和解决的问题后,就可以形成1个用户故事(user story);
通过用户故事的自然性和合理性来反过来确认目标人群、使用场景以及价值和问题的正确性;
5)归纳和总结:去繁从简,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聚焦在产生最大价值的事情上
经过上面的4个步骤后,我相信你已经梳理出了很多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价值和问题以及用户故事;
这个时候,可能你更乱了:因为要服务的人太多,要完成的需求太多了,让人无从下手,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开始;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目标人群、使用场景、价值和问题以及用户故事进行归纳和总结:
a)多个相似的内容可以进行抽象,整合成1个
b)根据目标人群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和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优先级顺序的排定
6)需求调研方式
A)面对面沟通和观察
找到你的目标用户,直接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了解;这是我认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需求调研方式;
我这边在做的是公司内部平台型产品,目标用户都是公司里的同事,直接找到同事去沟通和观察也比较方便;每当我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找到用户去沟通和观察是我的首选方式;
对于C端产品来说,用户有几百万上千万,1个1个的去面对面沟通和观察,不太现实;可以选择代表性的人群去沟通和观察;
注意沟通误区: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给用户直接的引导。
例如:问用户:『您需要A功能吗?』这个句话让用户在『需要』和『不需要』之间做决定;并且大概率情况下,用户会说『需要』。
因为用户是不需要为产品负责的,也不会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同时对产品的了解也会比较片面;
用户说『需要A功能』,不用付出任何成本;而我们的产品研发团队就需要为A功能付出一番心血;
当我们费尽辛苦把A功能做出来摆在用户面前时,可能用户并不会去使用A功能;那么这期间所付出的成本就白费了。
在和用户做沟通时,尽量聚焦在用户的需求和问题本质上,不用太在意细节上的产品和功能设计;
当确认了需求和问题本质后,可以拿出demo让用户看一看,让用户给出更进一步的建议
B)竞品调研、请教前辈或同行交流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在做的事情,你正在踩的坑;大部分情况下,已经有无数前人做过了,踩过了;
那么去看看市面上的竞品是如何做的,或者向业界前辈们请教请教,以及和业界的同行们进行交流讨论,都是很不错的需求调研方式;
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我这边在做埋点平台的时候,就调研了市面上的一些产品:神策、Growingio、腾讯mta;
给我做埋点平台的规划带来了很多帮助。
C)埋点:用户行为分析
通过对产品或具体功能进行埋点,然后从埋点数据上来分析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的,以及在使用产品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并且有效的需求调研方式;
通过埋点数据,可以很清晰的知道整个产品中,哪些是用户喜欢的功能,哪些是受用户冷落的功能;用户在使用某功能的时候,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遇到了某个问题等;
例如:在查看了用户在51信用卡管家上进行信用卡申请的行为数据后,发现用户在申请信用卡的流程中,存在频繁的切出app,然后再切进app的行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用户在申请信用卡时,需要填写很多资料,而这些资料信息存在于其他app中(记事本,便签,淘宝,微信等),所以用户需要频繁的切出查看信息,然后再回来填写信息;对此可以做一个用户个人信息管理的功能,在用户申请信用卡时,直接预填写用户的一些常用信息。
D)让自己成为用户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让自己成为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然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
比如我在做埋点平台的时候,就给自己的埋点平台产品进行了埋点;然后根据报上来的数据,我就可以知道公司内都有哪些部门的同事在使用我的产品和产品上的哪些功能,以及使用的频率是怎么样的。
同时我也更加清楚了埋点全流程是怎么样的:如何埋点,埋点后如何看数据,产品设计者更关注哪些方面的数据等。
这种方式要注意的点就是:要让自己作为1个小白用户去体验产品,而不要作为1个专家用户去体验产品。因为产品是自己设计的,对产品的各方面都很了解,所以很容易成为1个专家用户,然后以一种专家用户的视角去看问题。
让自己成为1个小白用户去使用自己设计的产品,这一点是非常难的。
这让我想起了金庸小说里的1个场景: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的时候,先给张无忌演示了一遍太极剑的招式,然后再让张无忌将太极剑招式全部忘掉,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最高境界。
需求调研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四种是我亲身实践过的,并且感觉非常有效;其他的一些需求调研方式,就不做过多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