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性乐观派》| 怀沙解读”后感
2018-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Phibi
得到链接:
https://m.igetget.com/share/topic/tid/2022
一、关于悲观:
读“《理性乐观派》| 怀沙解读”后感“悲观的人往往是用现在的情况,假设未来不改变,从而推出未来的悲观结论”
用发展的眼光、增量思维看问题,就不会那么悲观了。在成长、在进步就有希望。
但如果停滞不前,即使现在拥有再多也会坐吃山空。
二、关于贫困:
读“《理性乐观派》| 怀沙解读”后感作者认为,让人类走出贫困的是人类的“交易”行为。
就像交流一样,A讲1个观点,B讲1个观点,A和B分别就拥有了2个观点,参与交流的人数越多,每个人拥有的观点就越多。如果不交流,每个人就只有1个观点。
没有交流,人类的思想就会是贫瘠的。
同理,没有交易,人类的物质条件就会是贫穷的。
在传统的观念里,什么都自己做,就不用麻烦别人。但是,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自己做,只能停留在最原始、最初级的阶段,没有一件事能够做到专精。代入一下场景,比如我们现在人手一只iPhone,如果都是自己做,能做得出来吗?只有一群人专门去从事做手机,才能制造出iPhone。如果放在自给自足的社会里,这群人每天只做手机,不种粮食,不织衣,那么几天就会饿死、冻死。但是有了交易,有了社会分工,这些人通过做手机获得用于交易的金钱,就可以去各行各业的人那里购买食物、衣服等生活用品了。于是就有了我们人手一只iPhone也没有饿死、冻死的现代社会。
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
只有在自己所处的行业里做得更好,比如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用于交易的资本(赚更多的钱、拥有更优质的人脉),你才能够购买更多的、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够更加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