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言非语乱翻书

【乱翻书 随记】疫中小记

2020-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梦轩斋

20200223【乱翻书 随记】疫中小记

今天收到通知,所有的交通卡口今天下午全部撤除。这标志着对疫病管制的严控告一段落。小区门口的卡口还在继续,但已经相对宽松了,凭借出门证进出,并不再收回。

这或许是个好消息,但总归还是有点担心。不过,整体应该是可控的。从目前公布的数字来看,主要的病例还是来自于湖北武汉,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居家隔离,湖北省外大规模的传播可能性应该已经不大了,尤其是泰州这种人口输出城市,相对更加安全。

门前的红梅开了,但不够气势。想起来去年这个时节刚开始在天德湖跑步的时候,发现过一片梅林,便决定去看一看。到公园的人不少,都带了口罩。进了西门,便往梅林方向走去,梅花开得正盛。去年想寻找一株绿梅,未果。后来买了一株,结果还是红梅。进得院子,梅花开得正盛,连我这嗅觉一向不灵的人都能清楚地感知到扑鼻的香味,匆匆拍了几张照片,离去。

回顾了一下疫病以来的相关工作,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腊月28,在没有明确指令的情况下,意识到这次疫病的传染性较强,就提前要求各镇街、物业企业做到6条。相关的要求和两天后省住建厅的要求基本一致。

正月初一开始,物管中心就对全区的住宅小区进行专项督查,主要是要对楼道、电梯、垃圾桶等公共和重要部位进行消毒,同时要求物业对小区进出以及对未戴口罩的市民进行提醒。

结合之前的工作,物管中心这次明确了“服务”的定位,即服务街道、服务物业企业、服务市民。说句实话,从省级层面,对住建局的功能这次未有足够重视。防疫工作,其实就在于城乡和道路交通卡口,交通卡口的工作交给了交通部门,区级也在住建部门。而城乡的管控是以属地村居、社区为单位的,农村后来由农村农业局牵头,城市这边是由街道社区牵头的。这里,忽视了住建和物业企业的作用。这个可能从省市开始,防疫领导小组很奇怪地都没有把列入成员单位有关。属地落实的思路也不错,保证及时调度,但,城市的关键就在小区,住建人、物业人应有自己的担当。这次,让我对我们市区的物业企业刮目相看,大家主动担当,克服了重重困难,冲锋在抗疫第一线。第一轮暗访下来,只有1个企业没有重视,人员力量也配备不足。我中午一点多巡查通报到群的,下午两点多久反馈整改了,夜里十一点我再去暗访,发现确实整改到位了。

既然是服务,就要关注大家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办法给大家解决一些问题。答案很快来了:缺消毒液、缺口罩、缺体温枪。缺什么就找什么。好消息很快传来。先是T局联系到了梅兰集团,殷总很给力,防疫用的,小区用的消毒液,免费供应、保障供应,要多好有多少,截至目前,梅兰集团仅提供给我们的消毒原液就达13950公斤,据我所知,市、区的其他部门也都向他们申请了援助。体温枪的价格一路暴涨,这个正常100多元的产品,我询到的的最高价格是750元,还经常有钱无货,某爱心企业捐赠了50把,398元一支,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小区卡口体温枪缺乏的问题。最后是口罩,这是个大问题。如今已经是一罩难求,一方面是产能严重不足,区里所属的两个企业加班加点,但都被省、市统筹。医药零售企业进不到口罩,一方面却是乱七八糟的电商都在卖口罩。不买吧,这是必需品。买吧,又怕假了。无奈发朋友圈求助,不曾想刚发出不久,就有一个平时不太交往的朋友主动联系我,捐给我2000个口罩。他话不多,上来就问:“你们真没口罩?”我说:“我个人不缺,但物业企业真缺,而且买不到。”然后他就约了下午去拿。还有个平时不太喜欢的女企业家,主动问及,第一次捐了1500个,第二次4000个。后拉了解到,她是湖北人,去年年底还被骗了,损失惨重,但她一直在想方设法买口罩,然后再拆分寄到湖北老家去,给那里的村民。我后来几次建议她不要再买了,她说:“我不能回湖北,但我也不能看着什么都不做。”我默然。

这样,前前后后大约筹集到13000余个口罩,都由物管中心统一调配应急。但是,这么多,对于全区每天3066个消耗的需求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不顾规矩,直接向区主要领导反映,第二天,区发改委就调配了每天1000只平价口罩由我们提供给各物业企业。这个动作受到了全市物业企业的好评,我们是全市唯一的一个区保障物业企业的口罩的。加上我们到处打听到的途径,找到了10000个2.5元一只的口罩,还有3.5元的渠道,各个物业企业自己打探到的渠道,进行了购买。这样,我们的硬件问题算是彻底得到了解决。

刚开始严管的几天,方式物业企业和市民不适应,物管中心点面结合,既分片包干,又统一行动,结合安全生产工作,集中对全区所有的小区的防控情况作了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及时约谈街道、社区、物业企业,都立即得到了整改。到了第三天,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家都基本规范了。这一次,让我们对我们所有的物业企业刮目相看,对他们非常敬佩。物业人,了不起!

为了更好地管控疫情,S区长组织了8个清零行动,其中包括道路和住宅小区的消毒消杀清零行动,林海集团捐赠了6辆防疫车辆,区级购置了6辆。分配给我们6辆,请示之后,做了分配:白蚁防治所2辆,广厦绿化2辆,广厦物业2辆。这个车好,既可以防疫,将来可以用于消毒、消防、喷洒农药、洒水,一车多用。其实,白蚁所早就请战了,大家都很积极。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想起了绿化的洒水车,结果没想到效果更佳。我们分成了6个组,每个组由物管办一个人牵头,负责协调街道小区,白蚁所一个人领导带头上阵,主要是消杀的技术保障,广厦绿化保障水,路灯处保障车,19名同志每天起早带晚,中午匆匆在办公室吃个盒饭,也不休息就继续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还支援了九龙镇。真的很好!他们之中,有人平时有毛病,但是在这个时候,却也让人刮目相看,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回顾疫病以来看到的和听到的,还是有些地方值得反思的:

首先是从管理层面来说。我们的应急管理系统的运转不够流畅,信息不够通畅,导致前期的判断出现了重大错误(是错误,不是失误。)。就地方政府应对来看,一开始,政府还是明显有点不知所措的,各地都在等,都在抄。从上到下发了许多文,但大多数是互相抄袭,中规中矩,针对性不强。后来,慢慢变好,各地也都结合各地的情况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这里也有度的问题,但整体是进步的。我们的行政思路、行政手段相对不够灵活,在这个重大应对面前,大部分人还在用平时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做事,求稳求不出错。第三,我们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很严重,习惯于层层发文、开会、下压来做事,但真正的群众的需求可能会受到忽视。具体可参见昨天的武汉开骂的那个视频。社区工作人员一面要忙于各种工作,还要忙于报各个部门的报表。政府一方面号召群众在家不出门,而各个部门又在各自为战,到处督查、检查、慰问,增加感染和传染的风险。第四,我们的执政能力没有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有许多问题是可以靠互联网解决的,比如防控,或许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居家的服务,一个小程序也可以解决,这个,要检讨,如果年前我们做的“宜居海陵”小程序能做好,或许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鲜明的对比是,武汉红十字会的拖沓和腾讯等互联网机构的高效。这里要说,现在又冒出来许多平台,大多也是低效无用的。甚至,还有反向决策的程序是不是可以有。一件事情,一个重大事项,一定要听一听不同的意见,论证一下,而不是都说好、都同意。

从个人而言,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第一,我们的许多生活习惯要调整。我们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吃野味一定要休矣!盲目地攀比追去物质生活也可以休矣。一些聚餐等行为都可以认真反思,能取消了要取消。包括我们的一些饮食方法,是不是分餐?是不是应该养成用公筷的习惯。洗手的习惯、洗澡的习惯,家里、农村家前屋后囤积废品的习惯等等。第二,全民娱乐至死的坏习惯是不是要反思?真的搞不懂,我们真的已经无所事事了吗?抖音、八卦、游戏,我们真的应该这么闲吗?第三,要会学习和思考。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媒体,看上去百花齐放,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专家,类别、头衔都吓人,可是,他们都干的什么事?许多未经检验的结论张口就来,于是,盐没了,超市的方便面啥的又空了,然后抢购双黄连、抢购……我真搞不懂,他们究竟是专家和媒体,还是卖药卖生活用品的,就个体而言恩?怎么你们一个个地跟着他们后面跑,你们学过的物理、化学等基本常识呢?你们有空玩游戏,平时就不能学点有用的?如果有头脑,哪怕给你的都是谎言,你都能从中接近真相。更何况,许多谎言根本经不住一点点推敲。第四,要学会说真话。这一点就不多说了,难道,我们吃的亏还不够吗?

当然,一切都是在进步的。比如,在这次工作中,我们拉近了和兄弟部门的关系,改善了市、区物业部门的交流,和物业企业更加贴心,比如,我们发现许多人平时不注意,但都在努力的人,比方说,积极努力的物业人,比如市局的尤局、朱处、沈处、刘处等人,或许我们平时的观点不一,但是大家在这个时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成了市、区对物业企业的扶持,虽然可能仅仅是象征性的,但是,足以温暖物业人的心。

一个多月来,从当初的夜夜夜不能寐,到现在的坦然面对,对我而言,也是一次重生。经历了这个难忘的春节,对有些事物、有些人的看法又有了一些转变。老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生死和灾难,人性是有可能被伪装的。只有在生死和利益面前,才能看到真正的人格。比如说小H,天天默默地工作,回家独自到小房间隔离,尽力给家人一点安全。也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才构筑了最牢固的防线。所以,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一个身心健康的,能独立思考的,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普通人”,这一点,不错。

就我个人而言,坚持说真话,坚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想做、能做、可以做的事情,应该坚持。同时,也要在不违反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的前提下,强化沟通,强化协同,以创造一个更好地推动工作的环境。这也是需要认真学习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