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

高中文言翻译占多少分?35分!

2024-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赤谷子

昨天从一个朋友的朋友圈中,看到她晒的学生默写的句子——“映接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婴”,我看到这些错别字,几乎忘记它出自《蜀相》。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错别字呢?是因为学生没有翻译思维,或者忽视了翻译这件事!

当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如果他把所有的精力只是集中在背书上面或者把他的目的就设定在背诵这首诗或者这篇古文上,那么他就会在背诵完了之后就停止了,浅尝辄止。实际上一个学生需要在背诵的时候,在头脑当中去展现这个字的意思,这句话的含义,去质疑某一个字的含义。背诵应该是大脑综合性的一个活动。背诵的落脚点是更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更明确的分析出这篇文章的思路。

众所周知,我们的中文一音多字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据统计,一个拼音平均对应八个汉字。所以,学生写错别字是正常的。那么怎么才能写对字呢?那其实就需要我们把这句话的意思搞清楚。像上句话那样写的“隔夜黄鹂空好婴”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隔着叶片有好婴儿?这显然是荒谬的,可笑的,那么学生通过自己检查也知道不可能写婴儿的“婴”字啊!但是我们发现无论老师怎么讲,学生还是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因此,今天早自习的时候,我给学生算了一笔账,就是在一张卷子当中,文言文翻译究竟占多少分?

学生很爽朗的回答——八分。

这个回答是对的,的确文言文翻译就是两个小题,每题四分,一共八分。

但是从深层次来讲也不对哦!

你看文言文的第一道题,一般都是第十题,也就是断句题,同学们是怎么判定这次考试的断句题简单还是难的呢?学生在下边窃窃私语。其实啊,如果这句话你懂得起,你就会觉得本次断句很简单,如果这句话你翻来覆去地读,都觉得很难读懂,需要断句的技巧才能够把句子断开,那这一次就比较难。其实断句的技巧一箩筐,听起来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有用,但实则无用。因为断句题的底层逻辑,还是要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出题人的目的不是让你熟练地掌握断句技巧,其实要让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那么本质上这还是一道翻译题啊!+3分!

大家再看看第十一题,这道题以前考的是文学常识,现在呢,考的是实词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从考试文章当中选取一个字,在课文当中选取一个字,问你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否相同?考察点是文言文的特殊现象——一词多义。你说这个字的意思,要不要落实到这句话的含义当中去推测的?所以这道题算不算是课内、课外文言文翻译呢?+3分!

接下来请大家再看看第十二题,这道题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判断正误。这个分析判断和前面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有什么区别?我们发现区别非常大。因为这个地方的分析判断往往对应文段当中具体的句子,我们需要回到原文当中的那个句子,进行细细的探索。那么您在探索什么呢?其实就是对那个特殊的句子进行翻译。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道题也是一道翻译题喽,是比较精确的翻译。+3分!

按照顺序下来就是第十三题,也就是名正言顺的文言文翻译题八分,要求“信达雅”。+8分!

全国二卷,还有一个十四题。十四题是针对文章具体的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这道题一般需要在文中找到答题区域,然后对这句话进行简要的翻译,当然这个翻译就不是那么地精准。那么这道题也是一道翻译题呀。+3分!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十五题和十六题,这两道题一般情况下是诗歌鉴赏。请问诗歌鉴赏需要翻译吗?别忘了古代诗歌可是古人用文言文写成的。他需要首先突破文言文的语言障碍,然后再来发展你的审美鉴赏能力。若没有突破文言文的语言文字障碍,那你是没有办法进入后边高阶的审美鉴赏。所以非常多的专家都认为要做对诗歌鉴赏这道题,第一板斧便是要翻译诗歌。那么这又是不是一道翻译题呀?+9分!

经典古诗文默写,有的同学经常写错别字,并且防不胜防,似乎哪个字都可以写错,但究其根本还是没有懂起这篇文章、这句话的意思啊,所以这个地方也是文言文翻译的延续。+6分!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一下考察翻译能力的这种题一共有多少分呢?一共是三十五分。恰巧就是整个古诗、文言文、默写题的分值。那么,翻译思维就成了古诗文言文默写的核心竞争思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