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红的“数据中台”是什么,看完这篇就懂了|硬核干货

2019-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贾君鹏大侠

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来到五丈原。司马懿固守城池,拒不出战。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穿,司马懿欣然穿上。皇帝曹叡三番五次下令催战,手下的将士不忍羞辱也纷纷请战,司马懿不为所动,龟缩了一个多月后,诸葛亮已经病死军中。

公元1643年,大明崇祯皇帝强令孙传庭出战李自成,孙传庭不愿仓促行事,可是在崇祯皇帝的催逼下,孙传庭不得已率领仅存的主力出潼关,最终兵败,孙传庭战死沙场,关内再无坚城,李自成一日追杀四百里,大明成了待宰的羔羊。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指的就是,在“前方”与“后方”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司马懿比孙传庭更有优势的,就是多了一个“数据中台”。

从企业的角度讲,后台部门开发速度跟不上前台部门业务的变化速度,求稳和求变相互冲突,跨部门沟通成本高,业务创新阻力大,不同业务单元“重复造轮子”……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常见的痛点,而数据中台可以打通数据壁垒,灵活复用协作,将数据服务直接嵌入到业务系统中,实时通过数据洞察的价值来驱动业务本身,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过,要说数据中台,我们还是先从数字世界说起。

数字世界

当今世界,数字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但数字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现在所处的物理世界,经历过了工业革命、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和移动化的改造,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未来形成数字世界已经是可触碰的目标。在数字世界里,会把物理世界进行全息重建,再与物理世界融合共生,通过感知接入物理世界,又可以利用数据驱动着反馈控制物理世界。

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相比,像是一面镜子,一个更鲜活的孪生体。物理世界被孪生映射到数字化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各类场景都会在数字世界被赋能,跟现在的生活相比,仿佛未来数字世界的每个人都会“魔法”,每个人都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因为有许多现存的问题,在未来不再是问题。例如,你可以在数字世界里“瞬移”(虚拟畅游),你可以在数字世界里战胜癌症(数字人健康管理)……。

形象地看,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网络世界、物理世界看成三个圆环,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原本只跟网络世界有关的数字经济持续扩大,开始部分覆盖到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这两个圆环。最终,这三个圆环可能会完全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体。正如腾讯总裁刘炽平所说的,从“互联网产业”演化到“产业互联网”,从“数字全球化”演化到“全球数字化”。未来二十年,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将深度融合,全球的数字化进程将全面铺开。

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的数字化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企业的数据是少量的,利用Excel等信息化文件处理工具来进行统计和手工分析。然后,企业希望更快的处理比较多的数据,通过数据仓库来支撑运营和分析。接下来不仅有了结构化数据,还出现了非结构化数据,数据量也越来越大,通过大数据平台去处理各种不同格式,不同领域的数据,这个过程是“业务数据化” 。

今天,企业不仅希望能够靠数据支撑运营,更希望数据驱动业务本身,企业需要将这些数据变成一个个业务服务应用到业务本身,参与到业务流程中去改变和驱动业务行为,这就是”数据业务化“。

所以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质上是指企业从“信息化”阶段向“数字化”阶段迈进。在信息化时代,企业活动以物理世界为主,部分的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和提升。当线上与线下规则碰撞冲突时,以线下物理世界解决为主,思维模式还是线下思维。业务流程线上化,而数据是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副产品。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大部分活动(交易,沟通,协作,设计,作业,服务等)都在数字化世界里进行并实现,少量的决策指挥信息回到物理世界完成操作。数据是物理世界在数字化世界的投影,数字化世界感知记录企业/人/物的所有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一切工作都以数字世界为基础,而物理世界是数字世界的辅助和补充。

数字化和当前的信息化相比,究竟有哪些优势?在信息化企业中,各信息系统、外部市场、企业内部单元之间未有效连接,数据孤岛林立、业务数据割裂、管理数据繁杂、数据无闭环。从企业各部门、到客户和产业上下游,现实世界里的业务流程与规则在计算机世界里固化,把物理世界做简单映射,将一个客户、一件商品、一条业务规则、一段业务处理流程人为录入信息系统,本质上是对各环节业务的结果管控与流程监督。

在数字化企业中,万物互联,数据打通,通过数据挖掘、数据中台等技术、用数据价值驱动企业的各个环节。我们无须再把物理世界简单粗暴地人工识别成一个个文本字段,物理世界是什么样,系统就把它在计算机世界里全息建构成什么样。现实世界发生变化,计算机里的数字孪生体自动变化,在计算机里操作数字孪生体,现实世界也自动同步反应。不会形成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两张皮,导致决策误判。数字化可以使得业务流程更加注重客户导向,更加精准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数据从信息化时代的副产品,变成数字化世界的核心。一切皆是数据,数据驱动一切。数字中台是现阶段最接近实现将物理世界的业务搬到数字世界还原,助力企业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武器。

商业智能(BI)

企业由收集数据的大量计算机调控着,企业管理者的头脑有时无法理解复杂的情况,而数据可以帮管理者解读其中的含义,数据可以弥补管理者对直觉的过分自信,数据可以减轻情绪对知觉的扭曲程度。

商业智能是用现代数据仓库技术、线上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实现商业价值,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商业价值,促进企业做出更有利的决策,采取有效的行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智能的过程是,从来自企业不同的业务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把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同时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商业智能处理过程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企业利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业务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来支持日常的业务运作。这种应用以支持业务处理为主要目的,被称为OLTP(联机事务处理)。OLTP主要适用于企业基层业务人员,满足日常数据记录即时地增、删、改、查等操作。

随着企业信息系统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如何从这些海量的业务数据中提取出对企业决策分析有用的信息,这成为企业决策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难题。OLAP技术可以支持复杂的多维分析处理,并且提供直观易懂的查询结果,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分析人员从各个方面深入观察理解数据。传统的查询和报表工具是告诉你数据库中有什么(what happened),OLAP进一步告诉你下一步会怎么样(What next)、如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又会怎么样(What if)。

OLTP是面向应用的。以一个商场为例,面向应用的业务系统可能包括采购、销售、库管、人事等各个子系统,与企业各部门的数据流动情况以及各部门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向对应,按照实际的业务处理流程来组织数据,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OLAP是面向主题的。主题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系统中的数据综合、归类并进行分析利用的抽象。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给企业管理者排除对于决策无用的数据,提供特定主题的简明视图。

OLAP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管理者建立一系列的假设,然后通过OLAP来证实或推翻假设,最终得到自己的结论。而数据挖掘技术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通过对海量的企业大数据高度自动化地分析,根据关联规则、聚类、分类、回归分析、特征分析、变化和偏差分析等方式,从中挖掘出未知的或潜在的模式和有用的知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调整业务计划、减少风险、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数据交给正确的人。

数据中台

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未来企业的业务运营,从本质上讲就是加工和处理数据。数据中台是企业的数据服务工厂,完成从数据到价值的加工过程,帮助企业提升业务效率,完成数字化转型。

数据中台提供的是有直接业务价值的数据服务,直接驱动和改变业务行为本身,而不需要人的介入,数据中台距离业务更近,为业务产生价值的速度更快。

过去,企业建设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大数据平台如一个个烟囱林立,将应用与资源绑定,闲时资源利用率低,提高了重复建设和维护成本,而且业务和资产无法也有效沉淀,不同系统数据无法共享,缺乏敏捷能力。而数据中台的建设可以让企业避免重复开发,形成数据资产,同时推动业务创新,提升企业效能。

数据中台的核心价值是:加速从数据到价值的过程,提高企业的响应能力。数据中台就是将数据服务直接嵌入到业务系统中,实时通过数据洞察的价值来实时驱动业务本身。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对业务的贡献是靠人看报表,从数据中理解和发现了新的需求点后,通过传统的沟通方式(开会,新需求交接)来对业务产生影响和指导的。从数据报表的产生到改变业务行为是以周为单位去计算的。例如,过去OLAP从接到交易申请到给出结果需要“T+N”天,而现在业务服务需要更快更准确的响应,应尽量做到“T+0”。这就意味着要把原来的OLAP的历史数据分析建模评估的过程和OLTP系统里的实时交易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从T+N到T+0,这是个重要的转变,直接提高了用户体验和企业竞争力。

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场景,以司马懿的“商业智能”,当然能够分析出诸葛亮是什么目的,他时间不多粮草不足,就是想与他速战速决,不能上当,同时司马懿实时控制着自己的“业务系统”能够“猥琐发育,苟住,我们能赢”。而以大明王牌督师孙传庭的“商业智能”,也能分析出自己带领的都是新兵,后援供应不上,而且这是大明朝唯一的家底,打没了就完了,肯定不能“正面硬刚”。但他无法违抗崇祯皇帝“管理者”的“拍脑门决策”,最终“GAME OVER”了,这就是没有“数据中台”的结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