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一个年轻人,究竟有多简单?
但是现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似乎陷入了一个牢笼。
有人说:生活在远方,远方有诗和阳光。
四十岁以上的人,还有生活的阅历来丰富远方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末了,再对现实恶狠狠地说一句:呵,生活也不过如此。
可年轻人连嘲笑生活的资本都没有,我们必须非常拼命才能勉强平庸,必须努力奔跑才能追得上生活的步伐。
有人说,要摧毁一个中年人非常容易。其实,当下年轻人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一点也不比中年人少,摧毁一个年轻人,其实比你想的还要简单。
苦读近廿载,却没有诗与远方
毕业了,环顾四周,以前的同学该结婚的结婚了,该生孩子的生孩子了,有几个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扪心自问,求学廿载,换来的是什么?学来的知识又有多少能转化为生产力呢?
现实社会对刚毕业的学生难免不存在偏见,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除了“985”之外的学校都不值一提。
这种心态,说明社会上的确存在学历歧视潜规则。卷心君以前也发过一篇文章叫《
对不起,你第一学历不好,我们不能录取你
》,事实上,不少名校硕、博士在找工作的时候屡屡受挫,只因本科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其实卷心君本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最理想的志愿单位在初审就拒绝了我,因为我本科和研究生就读的学校都是双非,也没有能够脱颖而出的履历,所以这样的结果,我也不觉得遗憾。最终我选择了在当前水平下所能获得的最优资源。
我只是更能明白远方与现实之间,需要足够的韧性与耐心。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但诗与远方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拥有。
有时我们也要停下来想想,
你想要去的远方,是否真的有你想要的生活呢
?无论如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加班熬夜提前早衰
阔别已久的同学在杭州市某三甲医院上班,朋友圈里的话题永远都是加班、夜班、评估、写材料、背规章制度、考试......前几日见了一面,比在大学的时候憔悴了不少。
所有的职业都是相似的,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工作?
在这个时代的各种压力下,我们不得不选择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的劳动,什么诗和远方,狗屁,能混口饭吃并且保住饭碗,就谢天谢地了。
有个朋友说还没入职就开始各种花钱了,光房租就预付了八千,这样的状态,哪还有心思去追求诗和远方?
花呗、信用卡的出现,掏空了年轻人的明天,我们能做的只有甘愿成为机械劳动力,去维持自己的生活,为了预支的明天。
一项调查显示,脱发的比例越来越年轻化,同时年轻人的亚健康比例逐年攀升,这样的结果,难道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吗?不,是时代使然。
别忘了明天,我们还要买房,还要养孩子,还要供孩子读书......
沉重的未来,在驱使所有人往前走。
于是我们最开心的事,不是出去美美的逛一圈,而是回家倒头就睡。
工作前踌躇满志,工作后总想辞职
每天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这工作干不下去了,真的想辞职。
毕业前夕,打印论文的需求达到高峰,打印社爆满,每天都赚的盆满钵满,我对同学说:咱们去开打印店吧,你看多挣钱。同学对我说:他们赚钱的时候就这几天,而且这几天有多忙你知道吗?
是啊,夜里三点,他们还在忙,还在对着电脑一字一行地校对排版,泡好的泡面都来不及吃,哪有什么容易的呢?
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很火的视频,说的是我们入职前的状态是:踌躇满志、一定要干好这份工作,入职后的状态是:蓬头散发、一脸劳累、嘴里说着我要辞职。
这正是所有年轻人的心态。
“日常想辞职”的心态非常矛盾。年轻人既担心自己像西西弗斯,每天都要重复徒劳无功的工作直到永恒;又担心知识换代太快,自己竞争力下降,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嘲自己的工作是“搬砖”,是啊,缺少乐趣的机械性劳动,跟搬砖有什么区别呢?
被房子支配的明天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房奴。
是啊,有的年轻人靠父母搞定首付买了房,可是房贷占比超过收入三分之一,剩下的还要存钱养孩子。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头吗?
临近入职,我的小伙伴们都在准备租房子的事,毕竟在杭州、上海这样的城市,要安定下来没那么简单,住所首当其冲。但是租金都让人望而却步,动辄四五千,毕业生的初始工资才多少呢?《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应届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平均起薪分别为4300元、5900元和7900元。
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同样是被房子压得喘不过气,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
租房党中流传一句话:房子是租来的,但是生活不是。
可曾经高喊不买房只租房的年轻人,也正在承受着高租金对生活的挤压。
连工作不如意都不敢辞职,生怕房子断了供,连老婆都娶不了,更别提什么精致的生活方式了。
有时候看着自己口袋里那点工资,即使已经比父母高两三倍,但在狂飙的房价和高企的物价面前,实在非常可怜。
于是,我们都成了隐形贫困人口。
一不小心就会生离死别
阜南县人民医院的男护士苗腾飞,在12月27日早交班时突发猝死,去世时仅23岁,还未结婚。
我们很多人,看似年轻,可是内外的压力之下,身体早已不堪重负,说不定哪天在最后一根稻草的压迫下,就会殒命。
有时是他们自己,有时是他们的父母。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朋友圈热传,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怕有同样的遭遇。
谁能想到,一场小小的流感,竟然掏空了整个家庭?
有人说,现在都不敢生病了,一辈子赚来的钱,可能生一场病就都没了。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完成生命的修行。
但无论如何,请相信明天,相信这其间的种种历练,才是生命的真谛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