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精粹散文特辑芳草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文采斐然,人品却不敢恭维,说好的

2021-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乔平_

文/乔平

古今中外,德才兼备的人有之,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者也大有人在。那么,能写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样诗句的冯延巳,文采斐然毫无疑问,却历来为世人诟病,让人很是费解。

冯延巳的父亲叫冯令頵,冯令頵老先生深受南唐开国君主李昪器重,官做到了吏部尚书。因为父亲的缘故,也因为自己的才学过人,冯延巳早早就进入了李昪的视野,深得李昪赏识,被安排给太子李璟做伴读。

在伴读期间,冯延巳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李璟,很快就成为了这位储君的忘年交,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太子党”,这就为他的前程铺平了道路。

李璟继位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朋友。于是乎,冯延巳的仕途之路就像开了挂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登上了宰相之位。

要说冯延巳这个人,才学肯定是有的,抱负也不算小。但像他这样的官二代,自小又是在扬州这种温柔富贵乡里长大,哪里知道人间的疾苦?又哪里懂得官场的手段呢?

如果冯延巳很有自知之明,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官场能力很平庸,完全可以做一个守成宰相,在李璟的护佑下,安稳舒服地过完这一生。可是,他偏偏又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

早在太子府给李璟做伴读的时候,冯延巳就表现出极强的权力欲,凡是地位高过他的人,他都嫉妒,想方设法去打压。当上宰相之后,他更是愈演愈烈,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不仅大肆排斥异己,还依仗李璟的宠信,肆意欺辱朝臣。

据记载,有个叫孙晟的大臣,因为不堪受辱,曾当面顶撞冯延巳说:“君常轻我,我知之矣。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孙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冯大人,我知道你平时很看不起我,我自己也承认,论执笔写词,我不及你的十分之一,论饮酒作乐,我不及你的百分之一,但要论谄媚狡诈,恐怕我这辈子都比不上你了呀!这话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冯延巳文采斐然,这是公认的;第二,冯大人谄媚狡诈,也是公认的。

要说冯延巳谄媚狡诈,一点都不过分,我们来看看他献给李璟的一阙《长命女》,便能说明这两点了。“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在这阙词里,冯延巳把君臣之恩比喻为夫妻之情,以此来感谢李璟对他的知遇之恩,不得不说,这马屁拍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怪李璟对他如此宠信。

还有一次,李璟召冯延巳入朝,和他谈论国事,席间,冯延巳对李璟说了这么一番话:“昔日安陆一战,仅丧兵数千,先皇已不思茶饭多日,此田舍翁,安能成天下大事!当今皇上出动军队数万在外,照样宴乐打球,此真英雄主!”

意思是,当初先主带兵打仗,才死了几千人,他就连连叹息,甚至都吃不下饭了,这完全就是老百姓的做派啊,怎么能成大事呢?反观眼下,数万军队正在外面打仗,但陛下毫不放在心上,照样大开宴席,歌舞击鞠,照我说,陛下才是真正的雄主啊!有这样的宠臣撺掇,国力衰微也是迟早的事了。

他与李璟这段对话,历来为世人所诟病,认为他一意媚上欺君,毫无文人风骨。陆游在写《南唐书》时,甚至用非常严厉的四个字“谄媚险诈”来评价他。

李璟虽然在政治上没什么才能,但是从小就喜欢读书写诗,年纪大了,逐渐把兴趣转移到更加灵活的长短句上,经常亲自作词,拿给宫娥在宴会上演唱。

与他一起饮宴赋诗的,还有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人,这些人都是富有文采、精通音律的大才子,跟皇帝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冯延巳,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当时广为人知,甚至有人笑称:凡有井水处,皆有“春水”词。

话说有一天,李璟带群臣结伴出游,恰好一阵风起,将玄武湖的池水搅得波光粼粼。李璟看见此景,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冯延巳一听这话,吓了一跳,马上谢罪说:微臣这句词,远不如陛下的名句啊。李璟好奇地问:我的名句?是哪一句啊?冯延巳回答道:当然是“小楼吹彻玉笙寒”那句词。

李璟听了,哈哈大笑,再也不提这件事了。冯延巳回到家后,仍然心有余悸,宽衣解带之后才发现,贴身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

说到“春水词”了,最后,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冯延巳这首《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词写得是一位在春日里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里,冯延巳着力塑造的,不是寂寞哀怨的情事,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写情。一个“皱”字,不仅再现了池水波光粼粼的景象,更传神地表现出少妇心底泛起的波澜。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但丈夫却在外远行,留下自己独守空闺。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思及此处,少妇的心更是空落落的。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在古诗词中,鸳鸯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少妇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就摘下一把花蕊,逗弄着池塘里的鸳鸯。然而,成双成对的鸳鸯,反衬出她的孤单寂寞,勾起她的三千烦恼,这烦恼如同枝头盎然的红杏,挠得她心里痒痒的。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少妇心绪不佳,独自倚在栏杆上,站了很久很久。她头上的簪就那么随便插着,似乎快要掉下来了,但少妇并没有心情把它重新插上。是啊,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者容。那个值得我梳洗打扮的人不在身边,即使我打扮得再漂亮,又能给谁看呢?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少妇痴痴地立在那里,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处?何日才能回到自己身边?这寂寞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枝头上的喜鹊叽叽喳喳,再次勾起少妇的期待,但谁又能知道,这份期待会不会是新的失落呢?

“举头闻鹊喜”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婉转含蓄,耐人寻味,给整首词蒙上了一层惆怅的色彩。叶嘉莹先生这样评价这首词,她说:“惆怅者,是仿佛如同有所追求,仿佛又如同有所失落,是一种精神上没有依傍的一种落空的感受。”

冯延巳有才是公认的,他最擅长的,就是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写作手法,他的词虽然上承花间派,但却没有花间词那种浓艳滑腻之感,反而显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作为一个词人,他是相当成功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刘熙载也在《艺概》中指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多多少少能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和人格品性。但也许凡事皆有例外吧,在冯延巳留给后人的文字里,我们很少能看出其“谄媚狡诈”的一面。也许,人都有多面性,崇尚美好的真实的内心写在了文字里,但愿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