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题谈天说地中国传统文化

【老记杂谈3】儿女们 你们知道父母的真正需求吗?

2016-02-17  本文已影响186人  春秋老记

     当今中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的阶段,逐渐老去的父母与渐渐成年的儿女们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为敏感和越来越为突出,尤其是儿女们在对待慢慢老去并渐渐失去家庭主动权的父母亲的关爱方式方面已上升到二代人关系的最只要的层面。

         绝大部分儿女们都会认为自己是个孝子(女),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辛苦打拼赚来的钱保证父母的丰衣足食,他们认为自己一定很孝,父母亲也一定会十分满意。

         无疑问,这是儿女孝顺父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至少父母亲会有老有所靠、衣食无忧的感觉,但儿女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物质生活,是给予了父母亲物质满足,而富足的物质生活并不等于就让父母亲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满足,这是不可忽视的当又经常会让天天忙于赚钱的儿女们最容易忽视的。

         我是个有着三十多多年新闻文化工作经历的老新闻文化工作者,也采访过许许多多年轻的成功人士,他们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可谓是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但谈到自己的父母亲时,相当一部分人会在言语中投着困惑,他们会在物质生活方面十二分地满足自己的父母亲,总认为这下父母亲该满足了吧;但还是会隐隐感受到父母亲并不是十分地满意…这是为什么呢?他们都会表现出这样的无可奈何。

        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记者也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但采访这样的年轻成功人士多了,从他们的叙述当中,找到了问题所在。一般来说,人的需求有二大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活,这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原始的人的需求。当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以后,人们开始追求的就是精神生活,这就是人的第二大需求。而精神需求并不等同于人们普通认为的狭隘的精神需求,其实它是最复杂也最广泛。现在综述如下:

       语言交流的需求:许多儿女由于工作忙碌,回到家考虑最多的还是工作:电话不断,微信不断,电邮不断…就是没有更多的语言用于和自己的父母亲交流。有些儿女在回答父母亲的话语时要么就是廖廖数句,要么就是不耐烦地唐塞几句,弄得父母亲好生没趣。久而久之,父母亲也把和儿女们轻松交流的希望压在内心深处并藏匿起来,儿女和父母亲的交流就可能形成“断层”。语言需求是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轻松融洽的语言交流,老年人的精神层面就有了欠缺,其精神生活就不完整。

        主题交流的需求: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对国际国內或者人生这样的主题方便有些个人见解,而发表这些见解希望有人交流。老年人对主题交流的需求就更为明显,他们往往喜欢凭借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谈些个人的见解,而且还希望得到听者的重视。老年人因为大多或离退休远离社会群体或年纪大了不愿走出去,主题交流的对象绝大多数是自己的儿女。可在儿女眼中,父母亲已经老了,许多观点也陈旧了,不切实际了…所以,当父母亲向回到家中的儿女提及这些主题型的话题时,儿女们大多会选择不回答或不耐烦地敷衍二句甚至于还不礼貌地斥责几句等等,父母亲的心中立时不快但也无可奈何。久而久之,许多的父母亲就选择沉默寡言来反抗儿女们的不重视。

        情感交流的需求:年轻人每天都融进各种群体中,所以不会有情感方面的孤独寂寞感。但老年人就不一样,尤其是丧偶的老年人,其孤独寂寞感特别强烈。处在这个阶段的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情感交流,他们善于接受儿女们的情感宣泄,也希望儿女们能够接受他们的情感倾诉。他们经常会希望和儿女们谈谈心,交流交流情感,可儿女们偏偏忽视这一点,他们往往对父母亲的情感交流的要求是视而不见,总是以“我忙呀”的理由拒父母亲于千里之外。长期以往,父母亲的情感得不到及时交流宣泄,就可能会产生“老了无用”的感觉,并变得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烦躁不安……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父母亲在儿女家住得好好的,却突然要离开儿女回到老家去住,并死活不接受任何人的劝说……儿女们对父母亲的态度特变百思不得其解,认为父母亲终究是摆脱不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老习惯。其实,是由于儿女们不懂得父母亲的真正需求,最后导致父母亲的绝意离去。

         中国是个讲究“孝为先”的礼仪之邦,要使得父母亲真正感受到孝情孝意,做儿女的可要和父母亲做好语言、人生主题以及情感方面的交流呀,否则,儿女们就是给父母亲一座金山银山,也保证不了父母亲突然提出要离开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