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摘
2022-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天下果盒1234
口头解说在教学语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语文知识的传授, 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剖析, 语言的推敲、赏析等, 均离不开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 不等于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有些课讨论得十分热烈, 但结论往往似是而非, 知识打水漂, 教学目标未落实, 原因之一是教师解说不到位, 含糊其辞。口头解说有很强的针对性, 总是针对特定文本中的某些人、事、景、物, 某些概念、事理进行阐释与说明。最为重要的是准确、科学地反映内容、形式与规律。只有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底里, 对解说的概念、事理有真切的了解, 才能真正做到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解说方式, 确定讲述的重点, 用明确、清晰、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语言的明白无误、条分缕析, 反映了思想的严密、正确、有序。思想纯正, 思路清晰, 语言就有了内在的功底。课能否教得一清如水, 晶莹透彻, 与教师讲解的功力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