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身达2亿,他们正在对经济造成损害??
日前,不少转载媒体刊出了国家民政局相关数据称,“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数量已经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然后针对这一现象给出大量的调查结果和数据说明,并大胆猜测为何有2亿人单身的原因。
作为2亿大军中一员,先不说这数据准不准确,在这里,我想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图片来自网络我想说:我单身,我快乐。
这并不是为了弘扬单身有多好,或者说坚持单身,到底有多快乐。如果遇到真爱,谁还要单身啊?只是不愿意将就罢了。
不愿意将就。就是不愿意勉强自己,委屈自己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睡在一起。如果连爱情都没有,谈什么柴米油盐,还谈什么恋爱。自己一个人过好了。
关于家庭压力,经济负担,我们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当你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这些都可以被放在一边。毕竟,难的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当然,我相信,有少部分人是绝对的不婚主义者。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还在期待着爱情,期待着婚姻,都还在寻寻觅觅自己人生的伴侣。
有人说:随着年龄增长,单身女性的择偶要求变得越来越低。
抱歉,还真不是,至少我不是,就我知道的大部分人也都还在坚持着自己想要的,不愿意将就,有些反而考虑的比以前更多了,想法也更加成熟了。
22岁之前,我们谈恋爱是没有标准的,喜欢便喜欢,爱上便爱上了,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言。哪里会有要求说:你一定要是哪里人,你有多少钱,你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子,家庭怎么怎么样……
不重要,这些都不重要,只是刚好那一天。也许是你靠着路灯抽烟的样子,也许是你侧头递纸巾给我那副认真关心的模样。突然,就入了我的眼。从此便成了魔,再也看不上别人罢了。
而出来工作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大多数人要考虑的东西突然就多起来了,考虑颜值、考虑地区、考虑父母、考虑经济基础、考虑人品……想得多了,轻易不敢上前。找一个情投意合的人,便也变得难上加难。
造成单身的原因十分复杂,每个个体具体情况不一样。现在人的生活方式变了,个人的价值观也在变,娱乐方式,兴趣爱好都在变。在85后和90后中,已经有一种后现代的婚姻观逐渐形成,不再认为结婚是一种必然。因此,“单身,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专家、心理干预咨询师李旭东认为,真正的单身群体应定义在30岁以后。单身现象在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更为突出,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对待婚姻有着更多的情感需求。
有些人说:我们并不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拜托,在你结婚之前,你能明确描述出你需要什么样的人吗?喜欢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能拿来做定性标准的。而大多数所谓的标准是:有那么一个人的出现,刚好就成为了你心目中明确需要的人。
单身只是一个现象,并不需要矫正。
我们并不是婚姻的附属品,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样,选择单身,是我们的自由。选择单身只是我们目前的一个状态,它不是不能更改的,却也不需要去矫正。
我们见过太多矫枉过正的例子了,不是吗?
那些说我们“拥有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但并没有如预期那样为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以及那些认为我们“正在对经济造成损害”分析师,你们是不知道。
现如今,购买高档奢侈品、享受豪华美食、沉醉于旅行游玩被定义为年轻人的新常态,80、90后成为消费主体,00后也逐渐响应跟风效应。走过各大娱乐场所,放眼望去,多为单身年轻人占据舞台。他们正在整体改变着社会消费模式,让娱乐等行业大放异彩。
我们估计除了没有贡献“奶粉”钱,其他的并不会亏待自己。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花金钱买书上课学习,提升自己;我们光注自己的外表,花金钱买衣服护肤品做调理,打造自己。我们时常与朋友相聚外面,或吃或喝或玩或乐;我们关心父母,为他们买保健品买保险买很多喜欢的东西;甚至为了自己喜欢的偶像,长途跋涉,只是为了看偶像一场演唱会……
所以,说我们“正在对经济造成损害”除了危言耸听外,真的有点瞎。
还有那些说我们“容易形成闲散的人生态度,易使工作缺乏动力”的,你们是不知道我们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活得多么努力。
父母亲戚好友的催婚,让我们轻易不敢停下来。没有男朋友,不结婚,我们只能事业很出色了。不然,还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大部分的我们其实工作积极,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偶尔彷徨,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这两年,我陆陆续续见识到,我身边大多数的单身男女青年,都活得有滋有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她们都在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为了心中的梦想,考研,培训,考证,尝试新的职业,学习新的技能,充满正能量。
他们在等“一心人”的路上并不懈怠。等到了,欢喜;等不到,也不强求。
最后,朗朗乾坤,我愿活得自在,活得年轻,永远保持赤子之心,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情深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