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剧《弥赛亚》的文化内涵及宗教影响
《弥赛亚》的文化内涵
《弥赛亚》中《锡安的儿女,欢欣颂》的文化内涵
从作品《锡安的儿女,快乐欢欣》的歌词中我们可以找到它一定的文化内涵。歌词中写道:锡安的民啊,应当大大喜悦;耶路撒冷的人民哪,应当欢呼起来。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实行拯救。他必向列国讲和平。之前对此进行过介绍,这首作品的文学体裁选自《圣经》、《旧约》中《撒伽利亚书》(Zechriah)一书,在书的第九章。整首歌曲只有短短几句歌词,在演唱过程中是对这几句歌词的多次重复,一方面表现对于耶稣的崇敬,一方面充满了对耶稣降临的期盼与欢喜。歌词所要表达的是人民对于耶稣的崇敬和期盼,对美好愿望的期盼和喜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人文主义思想,这样的描写,将人与神的距离拉近,体现了积极向上、乐观的思想。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爆发,人类的进步,欧洲社会在当时发生了相当大变化。尤其在英国,资本主义逐渐成熟,人们渴望打破文艺复兴的精神枷锁,追逐全新的精神世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人文主义思想在音乐作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弥赛亚》文化内涵概述
一、艺术处理形式趋于丰富
亨德尔的清唱剧作品风格特征多样,艺术处理丰富。《参孙》是他本人最喜爱的一部,剧中描写了在参孙的带领下,希伯莱人打败了腓力斯人重新获得了自由的生活的英雄事迹;在《耶费它》中着重突出人物情感及心理矛盾;《弥赛亚》是以将历史与戏剧相结合,突出剧中人物情感及动人的故事情节。
二、创作语言
歌词使用英文,抛弃了以往清唱剧意大利语的歌词写作,更能给本国人民代理共鸣。
三、管弦乐在伴奏中占据重要地位
亨德尔的清唱剧中多采用管弦乐作为配器,尤其剧中序曲都是管弦乐,《田园交响曲》就是《弥赛亚》中著名的管弦曲。
四、咏叹调成为清唱剧独唱的主要部分
清唱剧中的咏叹调被作为独唱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唱往往为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清唱剧中的咏叹调形式内容多种,但英雄咏叹调占主流,《弥赛亚》中的第29首《The rebuke hath broken his heart》(辱骂破他的心),还有行板咏叹调—《弥赛亚》中的第3首《Every valley shall be exalted》(一切山谷都要填满)。清唱剧中很少使用宣叙调,但往往将宣叙调与咏叹调相结合,作为叙事的衔接,叙述人物内心的痛苦,《弥赛亚》中的第27首《All they that see him》(他被人们嗤笑)。
五、清唱剧中的合唱占据重要地位
清唱剧中的合唱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合唱对于描绘情景、画面的壮丽宏大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亨德尔擅长用音乐象征主义表达情感,深受观众喜爱,如《弥赛亚》第26首《All We like sheep a ave gone astray》(我们都如羊走迷)多线条旋律生动的转换,起点音保持,反复一个音来表现歌曲的俏皮。合唱中赋格手法也运用很多,这种写作多用于表达英雄主义,华彩展现技术的同时,表达胜利的喜悦,如《弥赛亚》中44首Hallelujah(哈利路亚),第51首《But thanks be to God(感谢上帝);复调手法谱写合唱也很常见,多为圣咏式的颂歌,赞歌,表达严肃、庄严、神圣。
六、伴奏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伴奏在清唱剧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用于抒发情感,描绘情景。如《弥赛亚》中第4首《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
《弥赛亚》的宗教影响
《弥赛亚》中《锡安的儿女,欢欣颂》受到的宗教影响体现
其一,以旋律抓住人心,不再卖弄歌唱技巧。《锡安的儿女,欢欣颂》这首作品为一首女高音咏叹调,但是其音域设置并不高,不像在此之前多炫技的歌唱表演,这首作品的音域在d1-g2,可以使演唱者更好的加入情感对于作品进行演绎。旋律上和声清晰,可以听到几条旋律线条同时流动,旋律相对简单,但是又能使人印象深刻,可以抓住人心,情感抒发十分丰富,极具戏剧性。整部作品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
有这些创作上的改变18世纪上半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爆发,人类的进步,欧洲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英国,资本主义逐渐成熟,人们渴望打破文艺复兴的精神枷锁,追逐全新的精神世界,因此促进了音乐上的创新,这时候的音乐不再仅仅是教堂音乐,朝着世俗化方向发展,音乐风格上,也在从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发展。
其二,级进式音阶进行,多用音乐术语标记。《锡安的儿女,欢欣颂》这首作品节奏为快板,情绪昂扬,速度轻快,不再在此之前的教堂音乐追求庄严、肃穆、悲伤的氛围,转向传达积极与希望的心情。在这首作品中,经常使用一个自然音阶体系,用一系列音阶的进行来推动情感的发展,同时推动剧情的发展,从谱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休止符、音乐术语,作曲家以这种音乐语言更好的传递着歌曲的情感。
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追逐自由、渴望幸福的心愿表现在来歌曲之中,在《锡安的儿女,欢欣颂》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人们对于耶稣的崇敬与期盼,同时也在歌曲中用作曲家创新的创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弥赛亚》宗教影响概述
宗教文化在当时英国社会人民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样,《弥赛亚》的创作也离不开英国的宗教文化土壤。英国从16世纪上半叶开始宗教改革运动,其产物为英国国教安立甘宗,安立甘宗在当时的欧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亨德尔的作品深受当时英国宗教文化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弥赛亚》的创作也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并具有其相同特性。
一、传统性
安立甘宗在教义、礼度方面保留了天主教的部分观点,他们承认《旧约》的部分合理性,将《旧约》作为生活的楷模,这对清唱剧的艺术创作来说有着深厚的影响。《弥赛亚》的脚本作家查理·詹宁是个虔诚的清教徒,亨德尔采用了查理的脚本中用的《旧约》中的文字成为《弥赛亚》的歌词,在《弥赛亚》的第12首《为我们的圣婴孩诞降》的歌词源自于《旧约》“为我们圣婴孩诞降,为我们,降生一圣子,为我们圣婴孩诞降,为我们,诞生一圣子,政权责任比安放在他的肩头,全宇宙要称颂他:奇妙、策士、全能的神、万世永存的圣父!和平君……”虽然安立的教义上已经禁止偶像崇拜和祈求圣经,但歌词中却渗透出对于圣父的崇敬,这首曲子成为了除了《哈利路亚》之外的另一著名唱段,旋律优美的同时符合当时英国宗教的传统理念。
二、包容性
安立甘宗融汇汲取了各个教派的精华,包括路德教、加尔文教、茨温利教派中积极的成分来建立自身的教条,使得群众信服,它具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在《弥赛亚》中整部清唱剧的歌词并不着重于对于耶稣的生平的描述,而是使用间接的的手法,来歌颂人民的英勇无畏,赞扬人民,使观众对此有着很高的热情。在弥赛亚第一部分序曲中,“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岗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高原”这段词明显在说,一切困难终会得到解决在耶稣的庇护下,人们要相信主的力量。《弥赛亚》的包容性,使人们深感亲切、产生共鸣。
三、折中性
安立甘宗的折中性融合了各个教派中的内容,同时缓解了各教派之间的矛盾,《弥赛亚》之所以能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是因为它的折中性,使得各个教派在剧中都能找到共鸣,也因此突破国界,收到各国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