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悦读】《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
在一线做研究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目前的困惑,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如果能够把思考的问题与研究联系起来,那么课题研究也就是顺利成长的事情。教师的教育研究应该是将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彰显力量。
教育实践是具有情境性的。“没有哪间教师和其他教师飘逸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
每天我们遇到的教育生活都是真实存在着的与众不同的场景。在教育生活中,我们不可以失去理论的观照,要让理论参与到真实的存在的论证当中,让研究有理有据,让表达更为有力量。
《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引领我们去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做教育实证研究?教师研究在实证什么?用什么进行研究实证?
我们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行动研究的实证研究,当我们的教育价值观遭到实践否定时,如果我碰到了问题,我就设想着解决这个问题,实施这个想象中的解决方案,然后评价行动的过程与结果。我们需要根据评价重新系统阐明问题。
研究如果方向不清,方法不明,就会成为无头苍蝇,做研究最重要的要找到抓手。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视角直接影响了我们研究的深度。
佐藤学说,教育研究有三个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
飞鸟,在高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然界视野最开阔的物种,俯仰天地,追逐星云,对整个局势有清晰判断。蜻蜓,几乎贴地飞行,更容易亲近,它看的不是宏观层面,而是中观,对具体环境,小气候下的生态有更好的认知与把握。蚂蚁,每天都在用身心丈量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气息,它们对一线的专业问题有最透彻的理解,用行动改变着土地样貌和生态。
这三种视角对应着宏观、中观和微观。
飞鸟俯仰天地,追逐星云,用一个词来形容飞鸟之眼,那就是格局。
做老师的随时要有宽广的格局、开阔的视野,像飞鸟一样俯瞰自己的教育理想,并有自己的思考和独立判断;也要像蜻蜓一样要有专业精神,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需求,家长的需求,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篇文章,读好每一本书,教好每一个学生,带好每一个团队;此外,还要具备蚂蚁之眼,像蚂蚁一样具有愚公移山之精神,脚踏实地,永不服输。钻进学科的海洋里去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 …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教师要抓住教育细节。这些实例是鲜活的, 很多日常是很有趣的,却又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掉。
综上,应注意记录日常,记录我们的教育生活与细节,同时要有方向感、目标感。就我的课题而言,应该是综合各项量表,并且在小范围内投放,以期不断地改进。
疫情之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不易,这时候更需要我们有一种快乐阳光的心态。稻盛和夫说:“困难和挫折后来都变为成功的基础,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都给我带来了好结果。”
走向实证,必须要广泛占有一手资料,这需要记录好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最真实的实证。
202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