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国历史:从长城到高铁
2017年全国卷Ⅰ
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既然这个题目是给外国人介绍中国,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讲。
第一篇文章,我们聊聊中国历史。
去年年底上映的电影《长城》,张艺谋导演完全按照好莱坞式的手法拍摄,虚构了一种入侵地球的、名为“饕餮”的怪兽;而电影中的“长城”,则是人类抵抗的堡垒。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长城并不是对抗怪兽的堡垒,而是王权的边界。
马特·呆萌主演的《长城》长城是中国的围墙
跟古罗马时期的哈德良皇帝一样,秦始皇也热衷于修建长城;但不同的是,罗马帝国还修建了很多道路,以便更方便地侵略其他国家。在古罗马最强盛的时候,他们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因此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说法;而中国很少有向外扩张的野心,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没有考虑过征服更远的地方了。
2000年的秦长城遗址。我们看到的长城,大多数是明朝修建的中国人比较倾向于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乐业,所以秦始皇最壮观的事业是:修建了抵御外敌的长城。
这样的好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从秦朝一直持续到汉朝,直到西晋时期“五胡乱华”;相比之下,这段时间的罗马帝国,就显得动荡不安:军阀混战、皇帝不断被砍头;而当初为了侵略而修建的道路,也让蛮族的骑兵轻而易举就杀进了罗马城。
英国境内的哈德良长城。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统治过英格兰蒸汽火车,拆掉长城的第一块砖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的坏处也慢慢显露出来,那就是“封闭”。
中国有句老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是,中土以外的地方,都是蛮、夷、戎、狄,全是未开化的民族。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没能与外界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到了近代,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老爷子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我大清朝物产丰富,什么都有,本来是不需要借与外夷通商来互通有无的)
马戛尔尼使团拜见乾隆 马戛尔尼使团。这幅画是西方人画的秦始皇之后2000年,中国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仍然穿着多年前的旧袄子。反观欧洲文明,在经历了“黑暗中世纪”的阵痛之后,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而中国还在长城的保护下,守着自家的一亩二分地。直到鸦片战争,才撬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
美国“太平洋铁路”贯通了整个北美,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代表这个殖民地国家,已然成长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大国;而中国的铁路就艰难多了:洋务运动时期,为了搞一条铁路,经过几代人的争取,朝廷摇摆不定,一会儿说火车声音震动了东陵、一会儿觉得黑烟污染了庄稼。有段时间甚至出现了“马拉火车”的闹剧。
马拉火车,李鸿章为了修铁路不得不做的妥协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的“强国梦”就是修铁路。虽然他计划要在10年内、修“20万公里”的铁路很夸张,被袁世凯称为“孙大炮”(事实上,直到2016年,中国的铁路才修到12.4万公里,加上高铁也不到15万公里,却已经高居世界第二了);但他的设计方向是没有错的——中国的确需要大力修建铁路网。
说个最直观的理由——如果没有这么多铁路,春运怎么办?
你看到古老的长城,会觉得“中国的古人多么伟大”;看到日益发展的高铁,会觉得“中国的发展多么迅速”。
而只有当你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两个事物的时候,才会更深刻地了解这个国家。
中国高铁承载了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