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每天写1000字

你要怎么去跟你的内在小孩相处?

2016-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读心女神安安老师

什么是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代表了我们的童年经验,代表了我们内在最真实的感觉,最脆弱柔软的那个部分。内在小孩也非常需要爱。当你成为你内在小孩的爸爸或妈妈时,你要学会去接纳你的内在小孩的真实感觉,试着去拥抱它,不要抗拒它的感觉,也不急于要求内在小孩马上达到你的理想条件。

来信

J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学习了很多心理相关的课程,期待可以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她说学心理学的原因在于她的童年留给她的负面回忆,影响到她现在的生活。因此她想借学习心理学来帮助自己,让自己得到成长疗愈,再把自己获得的疗愈与成长贡献给别人。

她提到,她的很多问题是跟童年经验有关,感觉童年的自己缺乏爱的照顾,即使她一直学习心理成长课程,一直被教导说“要爱自己”,虽然当下感觉比以往要好一些,但她仍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用爱自己的方法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壮。

安安老师在之前的节目中提到一个方法:由自己扮演自己的父母亲,然后给自己爱。她就尝试回到童年,让自己扮演自己理想的完美父亲,跟她童年的自己(内在小孩)说:你是爸爸的心肝宝贝,你好棒,我很爱你。她想在里面去寻找父亲的肯定与关爱,然后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但她说完之后,好像心并没有一种被疗愈的感觉,反而很难过很委屈。她觉得很奇怪,也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希望安安老师可以给些分析,让她了解她的内在小孩出现了什么问题。

内在小孩出现什么问题了?

她的内在小孩很难过、很委屈,很无助,很孤单,非常渴望被爱。J很着急,还没尝试接纳她的内在小孩真实的负面情绪,还在抗拒她的内在小孩的“无助与孤单”的感觉,便开始要求内在小孩马上就不哭不难过。J还提到说,她抗拒这种感觉是因为一切都要靠自己,怕自己会掉下去之后就会被淹死。

安安老师对她说,“你要去接纳这个内在小孩,就像你接纳你自己的孩子,你的女儿一样,去接纳她的伤心与难过,不要急着要她马上不哭,哭泣也是一个孩子的正常反应。”

过了不久,J说她的内在小孩出现了,但她的内在小孩非常生非常生气。安安老师回复她说,“很好,你开始看见她了,不要去抗拒她的任何感觉,放轻松去体会她的感觉,你感觉到她很生气,她可以生气。”等一阵子,我跟她说,“你可以生气。”这时J已经进入跟她的内在小孩“两人合一”的状态了,她问安安老师,“我很生气,我很生气被遗弃被忽略被欺负,我该怎么做?”

安安老师并没有立即回复她,我想要她去体验“被遗弃被忽略被欺负”的感觉,不要急着去逃开,而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接纳,去拥抱这种感觉。唯有当我们真正能够去接纳我们的感觉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做回那个真实的自己,进而产生的改变才有效果并能持久。很多时候我们的感觉和头脑的想法是分离的,我们常常把眼光放在了外界,却忘了关注我们内在真正的感觉。当感觉很痛苦很难受时,我们便想逃开,不想去理会它,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舒服一点,但其实你只是在逃避它,或是将它藏在心底更深层的地方,并没有去接纳并转化它。

当时间再走多一会,安安老师问她,“你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被遗弃,被忽略,被欺负,她站在你面前,你会跟她说什么呢?”J说,“我会抱着她说没事了。”

安安老师对她说,“那就是她所需要的,请你现在就是试着这么做,试着今晚就抱着她对她说:没事了,就算那个孩子还是在你的怀里,呜呜地哭起来,你都要抱着她,让她尽情的流泪。”

这次J抱着她让她哭,她没有急着去安慰她什么,就只是单纯的抱着她的内在小孩,跟她说没事了。J并没有去教导她什么大道理,没有跟她说很多话,但是J说她感觉好温暖。

J曾经提到说她失眠很严重,常常在睡觉时有一种好像被黑暗吞噬很孤单很寒冷的感觉,安安老师跟J说,“抱着你的内在小孩,就像你抱着你的孩子一起入梦吧。今天晚上将会有不同于以往。”

第二天早晨,J发私信给我说:非常地谢谢安安老师,整个晚上觉得真的是很温暖很温馨,就好像有人用爱来替她温暖了被窝一样。

图片来自花瓣作家:上班小姐

怎么去跟我们的内在小孩相处?

我们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内在小孩,有时我们也要去看到别人的内在小孩,它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别人。比如有些人的内在小孩没有真的成熟成长起来,我们会看到他们会不停地讨爱,要爱,甚至把讨爱跟要爱当成一种武器,去控制别人,并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然后他们会说,“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是不爱我”,“你可以不爱我啊,没有关系,我去死好了”。当他们的内在小孩在不停地讨爱跟要爱,就像一个坐在地上哭闹、吵着要糖吃的孩子一样,他们的内在小孩要别人来照顾,不知道自己其实有能力,学习对自己的内在小孩负责。

因此,我们要懂得让我们自己成为内在小孩的母亲或父亲,成为真正的成人,去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而不是靠别人来照顾你的内在小孩。

致读者,安安老师的节目及文稿在保密提问者的身份并隐去可能推测出提问者个人信息的内容后,其问答记录可用于案例讨论,学术报告或研究出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