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别样风俗
那天跟妞爸在木兰溪边散步,我说我很庆幸自己生在农村,过年虽然长途跋涉,但是很有仪式感。而且童年在农村里生活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和残酷都丰富了我们的心灵。或许,正好我们80后比较幸运,没那么缺吃少穿,还能上学,已经过了最艰苦的年代了,真是最好的年代。当今物质过度丰富,反而容易腐蚀人的斗志,或者让人失去目标。
潮汕和福建文化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饮食上差别太大了,十几年前第一次来福建婆家成了我难得的减肥机会,完全吃不惯。给我总体感觉就是潮汕菜精致清淡多原味,福建菜味道浓,食材混合做,色香味真的只顾及了“味”,第一次见到细面没有汤放芝麻油我惊呆了。
妞爸家乡有做寿的风俗,据说来源一个秀才为母亲治病的传说,大概是女的50岁以上逢九,男的逢十就要做寿办酒席,亲人亲戚一起聚餐,酒席上要么祝寿,要么就是说过年好。每次酒席上的菜品基本一致。只是不同厨师,味道和精致度不太一样。
酒席上除了常见的:寿桃,凉菜,花螺,牛排,大虾,鱼,排骨鲍鱼汤或者佛跳墙,汤圆,甜汤,水果。特色菜还有:荔枝肉——猪肉油炸,焖豆腐——自制豆腐里面放干贝,海蛎和一点青菜或者别的配菜,比较受欢迎;海蛎汤——一般是海蛎和花菜,花菜做汤我真习惯不了;卤面——一家一个味道,面条里面放蛏干,还很多别的配菜,又没汤汁,很考验厨艺。
如果爷爷辈的亲戚做寿,作为远房亲戚都要参加,所以初三开始连续几天基本家里都不用开火了。这么多年我还是被同化了大部分,除了细面,这几天他们做寿的酒席,我基本每个菜都吃上几口,如果不节制点后面好吃的菜就吃不下了,而且回深圳keep fit任务太重了。
过年做寿除了弘扬尊敬长辈的传统外,我觉得最重要是,让家族的人有一个大团聚的场合,不用挨个去约,人也齐也热闹。而且妞爸家族还有合影的传统,我和孩子都留下两张了,上一张妹妹还是抱在怀里的。这就是我觉得不能丢的仪式感,这也是过年回老家的意义之一。
过年回家,能见面,才是最重要的。故乡是用来怀念的,用来久别重逢的,用来热泪盈眶的。
我说我还想写写缅甸亲戚的故事,写写北漂小摊贩的故事,都不是大人物,但他们的故事都让我听得心潮澎湃。
妞爸说要写东西还得回农村,或许是因为我们出生在农村,或许因为我们的祖先是神农氏,或者是城镇化让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我更加珍惜。但是,在老家呆久了也不习惯,除非生活工作再重新建模,那也是有可能的。
别样的风俗,开启别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