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忆童年浮光掠影斜阳若影

曾经,两小无猜3

2020-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浮光_掠影

曾经,两小无猜2

从那天起,三家村乐翻了天

那年头,农村的孩子没有玩具,没有电视,哪像现在,孩子长大后,得有一个库房堆放玩具了。但他们也不会闲那。一张废纸,一团泥巴,一块碎砖瓦硕也一样能让他们玩个欢。

草儿家门口门槛边脚踏处有块青石,小五子,建格还有秦老二家小桐姐姐,老许家的萍儿,兰儿妹妹经常聚在那玩响泥巴巴。

做泥巴巴的泥都是河边上靠近水面的地方的,硬软适中,青灰色。

要不就是大人们罱的河泥,堆放在塘里,一层青草一层泥踩进去等发酵。来年春上做基肥用。

塘边上的泥最好玩了。
抠一块拳头大小的,揉搓后做成碗状,然后托在手上反扣下去。啪的一声响,碗底就破了个洞。因为扑在青石上,声音格外的脆!带劲!

破洞越大越开心,一起玩的人会从自己的泥团里抠一块给你补上。这样几回下来,有的人泥团越来越大,有的则越来越少了。

这可是体力活哦,显而易见,草儿几个女生哪是建格他们几个男生的对手。

每次看他们几个打了胜仗似的乐得手舞足蹈时,几个女生嘟起嘴,哼,不跟你们玩了!建格他们更得瑟了,抓起泥团,使劲抠,使劲扣,啪,啪,一声声脆响,然后坏笑着嚷嚷,快给我补,快给我补,笑得前仰后合,口水撒撒的。等他们定过神来,草儿她们几个已溜之大吉了。

那天傍晚,老唐从公社上开会回来,兴冲冲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公社里安排四个知青到乌金插队,经村干部协商后,决定四个知青住“三家村”里!

知青?什么知青?这对草儿他们真是个新鲜的词。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大群城市里的孩子响应号召,去山区或下到农村,接受另一种生活的体验。

知青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明白吗?

三家村南北长,南边尽头是大河,西边一排是老唐,秦老四,秦老二,秦老六家。东边一排北起仓库,仓库前是老许家,再前面是一座三间的空房。

说是空房,其实就是没有人住,里面堆放生产队里的杂七杂八的东西。

大队干部一致同意,安排知青就住这。

于是,大家伙儿一起动手,把东西能扔的扔,该收拾的收拾。一边又议论着,城里来的,长得啥样?

城里,对这些土生土长的孩子来说,多么遥远,又是多么神往,那个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一个不是闹区的巷子,一下子多了四个人,四个年轻活泼,白白净净的城里人,哦,从那天起,三家村乐翻了天。

孩子们不再就地滚着地连地玩泥巴巴了,那个总让草儿害怕的仓库一下子充满了生机!

仓库,其实是个三合院,东西各有两间,躺北面两间,中间是个大大的天井。

平常没有多少人走动,只有每个月一次分粮的时候才会热闹一阵。

社员们提着笆斗,米箩来领取各家的口粮,也是大人小孩最开心时侯,也是掐着指头数着盼着的日子。可以狠狠地吃饱一顿再说。

几个知青找到这地方,像发现了新大陆。哇塞,打蓝球的好地方!

蓝球,农村孩子只会说皮球。
你扔给我,我踢给你,有时被抛向空中。有时被对方接住,有时啪的掉下,满地打滚。

这时草儿健格一群看热闹的孩子,先是远远地看,傻傻地笑,跟着欢呼雀跃,渐渐地加入其中,特别是球掉地上后,他们一拥而上,抢着捡起,然后送给这些大哥哥,满满的讨好,甚至跃跃欲试,谁捡到谁神气呢。

最让草儿他们羡慕不已的是知青身上的香皂味,还有总是洁白如新的白衬衫。

那时,刚有海鸥牌洗衣粉,一块钱一包,天蓝色的粉末,可那时社员出一天工,也挣不上一块钱,谁有钱买?更别提香皂了,舍得的人家买块洋碱就不错了。

人口多,孩子多,衣服忒脏,好在有祖辈传下的好良方,家家都有老灶,烧的都是稻草,草木灰多的去了。

用畚箕装上,放在洗衣桶里,然后用水过,一遍一遍,咦,过下的水,就可以洗衣服啦。

那个被煤油灯熏的黑不溜秋的蚊帐也能洗得白白净净,脏衣服更不用说了。只是再怎么清洗也有脱不掉的烟火味…

四个小伙子,都是从扬州分配过来的,过惯了城市里车水马龙的喧闹,来到兴化的穷乡僻壤很不适应。还好,乡亲们的热情,让他们原本失落的情绪又亢奋起来,加上三家村有这么多的孩子,他们很快就融为了一体。

白天,跟着社员们学干农活,晚上又和孩子们一起疯,教他们做作业,讲城里的故事。

还有那个叫王强的还会唱歌。姓范的吹起了口琴,抑扬顿挫。还有小张小吴下象棋杀得难解难分。

哎呀,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这让草儿键格他们欢喜啊,下了学就往知青点钻。

老唐他们几个大人看在眼里,决定请他们做老师,辅导几个孩子课外的功课。

从此,三家村的孩子有幸注入了新的元素。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好好上学,争取鲤鱼跳龙门。从烟火里走出去,外面才有香皂的味儿…(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