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自动化生产,一个工厂用了14年,做出了畅销世界的好货

2019-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笨鸟人

breathe a soul into the dead productof the machine

把灵魂吹入死气沉沉的机械产品躯体之中

---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陶瓷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英语里,陶瓷的另一个说法就是“china”

这说明了中国陶瓷的霸主地位

如同工业革命前的欧洲

各种工艺品只有权贵才能享用

在古代中国,陶瓷同样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

不论是日用的碗碟,艺术的花瓶,还是建筑的琉璃

老百姓家如果用上一片,那是要掉脑袋的啊

一方面是身份等级的悬殊,另一方面是价格昂贵

根本用不起好吧

物以稀为贵

古法烧瓷是这样的:

原料粉碎、淘洗、配料、炼泥、制坯、修整、烘干、素烧、施釉、出窑、晾晒等三十六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十几天时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不贵才怪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时代,陶瓷工艺进一步细化:

选料、配料、陈腐、除铁、球磨制浆、喷雾造粉、压制成型、干燥印花(渗花、)化、淋釉、球磨烧成、抛光磨边、分级、打蜡、到包装入库超过70多道工序,而从塑坯到成瓷只需要几个钟头时间,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完成

现代技术提高了工艺,效率,节省了时间,如何让瓷砖具有功能性的同时更具艺术性,是对现代陶瓷人的考验,有一家企业用了14年,以包豪斯建校同等的时间,打开了世界陶瓷艺术的大门,用中国的传统工艺征服了世界.

瓷艺有道的守艺人

三个关键点:塑形、配釉和烧窑 

01

塑形

瓷的美,首先还是在于形,区分于工业化产品的千篇一律,手工艺的自然多变是其艺术价值所在

母模的手工雕刻是此阶段的重心,也是工业化无法替代的一环,道迅工艺大师创造一个作品,是需要多年经验积累和文化沉淀的

从拉坯到注浆,正是古人摸索多年的成果

到了现代的压制,更是让传统与工业得到融合

02

配釉

釉彩的配置是历代制瓷最核心的“技术机密”,北京的紫禁城的琉璃至今用着大清朝工部“独家授权的专利烧造技术”

宋代盛兴的各大官窑,也都只在几个指定的配釉师中口耳相传,可见釉料的重要性


道迅采用中国传统釉料,只在天然矿物质中一次提取,从而保证了釉面的温润,色泽的丰富稳定

03

烧窑

达到“成大形而不开裂,经百年而不掉釉”的完美品质,除了原料、配釉讲究外,最关键的是“烧窑法”了 

柴烧窑

在古时柴窑的技法是不外传的,直到现在还是传男不传女,有些规矩充满神秘主义色彩:柴要用树龄十年以上的松木,需自然存放3年以上,然后劈成长35厘米;开烧当天,天气必须晴朗通透,有上升气流,烟囱抽力更猛;还有说得更玄的:主持烧窑的把桩师傅要算卦定日子,烧窑当天窑主要上门请把桩师傅,师傅出门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关系重大……

自动化的道迅生产线,辊道窑温度可以自动控制,工业现化化的优势在此得以体现,传统把桩师傅24小时紧张的观察火焰与黑烟的工作,温控设备就可以完成,更多的是控制不同产品达到不同效果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

有灵魂的瓷砖绝对不是在铺在脚下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因为对古法工艺效果的坚守,对艺术与工业的迭代融合,让道迅得到中外消费者的青睐

在闲暇假日观望席地玩耍孩童的时候

在放松自我的浴室轻抚墙面的时候

在厨房锅碗瓢盆奏响美味乐章的时候

那份文化的传承,回忆的美好,家庭的温馨,一次次的触动心头,追求一生的幸福高品质的生活莫过如此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