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内敛的父爱,更让人心疼
崔永元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母亲,如果能用文字的形式将记忆中的他们写下来,也许可以起到正一正自己和后辈的作用。很多人只是在上学时期,在老师的要求下写过我的父亲,我的母亲,而且多半人早就记不清自己当时写的内容了。那么,这本《我们的父亲》或许能激发起我们写作的欲望,别人家的父亲都经历过什么,别人感受到的父爱又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父亲》一书收录了鲁迅、陈忠实、李广田、崔永元等24位名人写关于自己父亲的故事,字里行间中无一不涌动着他们作为子女对父亲的无尽思念,甚至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我是看崔永元的《实话实说》长大的,因此对他是如何书写心中的父亲感到好奇,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看了。从文章的开头崔永元就写道,“明天就是为父亲送最后一程的日子了。”他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自己和妻儿到达病房时,父亲已经去世一个多小时了,虽然他不想承认自己去晚了,但我想他在当时也好,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一定落泪了,泪水中掺合着许多遗憾,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没有听到父亲最后的话语,想想就令人心痛。崔永元的这篇文章里,他写了父亲的一些经历,看过之后我就知道了为何崔永元宁可经历风波也不肯随波逐流了,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个从不说假话的人,就算自己再穷,也绝不欺骗政府,可见父亲在崔永元心中的分量和影响了。
几年前我一口气读完《白鹿原》,它的作者陈忠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幸好本书中也收录了他写父亲的文章。好的作品,总是从第一句话就让你有看下去的欲望,陈忠实写的这篇《父亲的树》就是这样,“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到底怎么了呢,让我忍不住的往下看去。陈忠实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所以你看他的作品中,还有这篇文章中就会发现,他很擅长描写树,原来这都与他的父亲脱不了关系。
崔永元在宣传《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中说,作为子女他可能要比书里的其他人逊色一些,但是他的父亲可一点都不逊色他们的父亲,在他的心目中,父亲是完美的。那么,在度过这本书,我们心目中的父亲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在我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毕竟我们的基因来自于他们。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腼腆的人,他不善言谈,经常较劲,在我的印象中,生病以前的他几乎从未发过脾气,他很善良,从来不与别人争什么。在我上小学时,爸爸就因为照顾奶奶很少回家,直到奶奶去世,爸爸什么好都没有落着,姑姑和叔叔口中总说他们的功劳最多,但照顾奶奶的却只有我的爸爸,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爸爸选择照顾他的母亲,我和妈妈都支持他尽孝。奶奶去世后,叔叔得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还有奶奶的存款,好在叔叔心里也很清楚,后来拿出了一部分钱补贴我们,对我爸爸也算是比较关心吧!我的父母常说的一句是,作为子女,他们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尽孝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要自己心安就好。可见我的父母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们心中有爱,很少计较什么,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都说父爱如山,我的父亲爱得很沉默,他这一辈子总是活得小心翼翼,在得病前什么都为别人想,得病后也许是因为太害怕死亡,他才变得越发的自我,我想我们是无法体会到他内心的紧张和慌张的,谁都想一直活下去,我们也希望那天能晚一些到来。就随他去吧!他这辈子活得已经够委屈了!
总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有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好,我们就好,父母与我们的心永远都连在一起。愿《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两本书能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包容他们,不要等失去后再去遗憾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