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大讲堂》厦门漳州文友圈和闽南文化照片故事《良心文学》

生命早期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

2021-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春城隐士

唐四平方根伯乐推荐专题(哲学类)中看到了一篇关于“性恶论”的文章,忽然和曾经看过一本基因学的书内容联系到一起。对于先天性格的善恶,这种哲学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和实际、和科学关联起来看待。

众所周知,同为儒家学派,孔孟的主张是“性善论”,而荀子的观点却是“性恶论”。

其实孔子的“性善论”,我估计是受道家学说乃至《易经》影响,毕竟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求教过,而且传说如今流传的《易经》,注解部分就是出自孔子之手。

道家学说,主张顺天应道,人不可逆天而行,如果天性为“善”,那么“恶”,势必成为与天、与“道”相悖逆的东西,由此,恶人与恶行,也就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所以,“性善论”对于弘扬好风气,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很好的作用。

而“性恶论”,是为了突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荀子的《劝学》是传世名篇,而且是历史上谈学习重要性的第一篇文章,由此可知荀子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和推崇。性恶论的理论就是说,一切“善”,都是后天努力产生的,荀子的目的,是让人们向身边的“善”学习,改变自己的“恶”,这一点,不能不说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在那个四海战乱、朝不保夕的环境里,“善”可能就意味着更接近死亡,并不是人人都能舍生取义,尤其是为了所谓的善,眼睁睁看着至亲、骨肉死亡。

当人们做不到“善”,也就会被归为“恶人”,对待恶人,自然就是用刑罚来处罚他们,这可能就是“法家”产生的原因。

荀子最知名的两个弟子,就是法家的韩非子和李斯,以“仁”为本的“儒家”,居然教出了专门研究刑罚的“法家”,真的是很让人费解。

那时期法家,帮助统治者用各种严刑重典管制百姓,各种刑法残忍至极,践踏人性,这难保不是受到性恶论的影响,当然,法家最终也难逃自己设计的酷刑滋味,韩非子在狱中被李斯毒死,李斯也被赵高所害,受五刑而死。

那么人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呢?其实基因学上是不确定的。

首先善与恶并没有一个评判标准,只能说倾向哪边更多一点。人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爱,即使是双胞胎,性格爱好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基因决定的。

如果人人都用统一的标准批量生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灭绝,比如一个栅栏,力气大的可以打烂它,瘦小的可以钻过去,擅跳跃的可以跃过去,可如果人人都一样,比如全都瘦小,却遇到很密的栅栏,或者力气大却遇到了无比坚韧的栅栏,人人相同,就可能人人都过不去,如果这个栅栏是一种恐龙灭绝那样的天灾,最终整个族群都会灭亡。

近亲为什么不能结婚,因为近亲基因接近,容易生出畸形儿,这也是为了避免生出太过接近的个体,而产生的基因枷锁。这种枷锁,其实是一种保护,防止族群走向灭绝的保护。

基因是很神奇的东西,一个生命最初的发育,就已经受到环境的影响并产生相关的反应了,胎教就是依据这个产生的。

先天性格,可能受先天环境的影响最多,这个环境,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能感知到的信息。科学证明,胚胎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有了意识,并且会产生情绪。

我有一次在动物世界中看到,有两种猴子,一种在物资丰富的岛上,一种在遍布危险的森林,这两种猴子只有一水之隔,而岛上的猴子,能够相亲相爱,享受阳光和亲情,对幼猴和病猴倍加呵护;而森林里的猴子,常常互相残杀,为了生存不惜吃掉弱小的同类。

这就是环境对生命的影响,环境越混乱危险,生命的自保需求胜过一切,爱与美就要为生存让步;如果环境和谐而安全,生命就会发展出更多对爱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这种影响,在生命早期——也就是大脑发育初期的影响尤其深远。

这个生命早期,包括胎儿期和婴幼儿时期(大概三岁以前吧),这个时期,如果传达给小生命的环境信息,是安全、美好、物资丰富的,这样的环境就会促成小生命对爱和美的追求和深层次的智慧发育(感性和艺术)。

反之,如果小生命感知到环境是危险、丑恶、贫瘠的,要想在这样的环境生存,小生命就会产生弱肉强食思想、自私的性格和浅层次智慧(讨好、虚伪、厚黑)。

确实如此啊!适者生存,适者发展,好的环境里,个体的情商越高、对集体的贡献越大,就越被尊敬;而不好的环境,个体以活下去为第一要务,时时想着保全自己和谋夺别人,信奉弱肉强食思想,也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为了孩子有个好性格,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夫妻之间不要总吵架,让妈妈在孕期开开心心的,同时用一些好听又简单的儿歌进行胎教,或者直接用轻柔的声音对小生命表达父母的爱。

(但我个人是相当不建议用交响乐、世界名曲做胎教的,我知道父母希望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心理,但艺术都是抽象而深邃的,大人都听不懂的东西,幼小的生命会理解吗?就算孩子真理解了,一个理解了艺术的孩子,会被大人理解吗?多少艺术家在成名之前都被当成疯子的呀。)

妇女抑郁,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异常,自然也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或者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受到家暴,这种情况下生出的孩子,先天性格必然受到不良刺激而产生一定的性格缺陷。

但即使经历了这些,也不要太过担心,我曾在《学识的五个阶段》中讲过,后天学识是和先天性格一起作用于人的,只要后天坚持学习,就能够逐步改善先天性格的不足之处,这一点荀子说的没错,不管先天善,还是后天善,总是殊途同归的。

还有,切记过犹不及,三岁以前怎么宠都行,三岁以后就一定要理性教育了,绝不可以宠溺无度,否则会养出巨婴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