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性可以一直掩藏,灾难是不是就可以永远遗忘?

2020-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乐涤

东野圭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你每天一觉醒来就是翻看最新消息,你不停地刷着微信、微博,你不安、惶惶,甚至恐惧。

除了怕死,更怕在灾难面前暴露了你掩藏许久、不愿直视的真实面孔和人性。

韩国电影《釜山行》,讲述了一列前往釜山的列车上,因为一位少女身上带来的僵尸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形色各异的乘客与病毒感染展开拼死求生的故事。

这里面有护送女儿的父亲、照顾怀孕妻子的摔跤手、恋爱中的棒球队员和啦啦队队长、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相互依靠的古稀姐妹,列车员、火车司机……

不管是谁,灾难和生死面前,每个人都展示了他们最本真的人心和模样。

有的选择互助、关心和牺牲,有的选择自私、贪婪和冷漠,但除了小姑娘和孕妇,所有人都主动或被动的感染了病毒。

这其中有一位,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鼓动大家把原本可以得救的未感染无辜乘客堵在车厢门外,还阴险狡诈的把乘务长推出去、让棒球女孩和救他的火车司机被感染。

但即便他如此惜命、如此自私,到临死前,也不过是因为一句“我想回釜山的家,我想看我的妈妈。”这样的人性,真的很丑恶嘛?

前两天,武汉周市长说,因为春节和疫情的影响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

500多万人都去哪里了,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携带者,那些病毒携带者会造成多少人际间的感染呢?

这些问题的确非常揪心,但当务之急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让这500多万人外流所造成的巨大风险尽可能被管控住,使它尽可能少地转化成现实危害。

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在武汉爆发,就把恐惧、愤怒、埋怨归咎于所有离开武汉的人,更不应对那些封城前最后一天、最后一趟航班、最后一班火车离开的人,妄加评论、指责、谩骂甚至人身攻击。

他们曾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受害者,更加需要全社会的帮助、理解和尊重,绝不应该是人见人躲的全民公敌。

打赢疫情攻坚战,需要无数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解放军官兵等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他们是灾难面前最美的逆行者、冲锋者和忘我者;

但胜利也同样需要更多不在一线的支持者、守护者和助威者,我们做好自己,理性面对,认真预防,力所能及的做一些科学的帮助,就是对抗击疫情做出的最大贡献。

换做你是感染的病人、救治的医生、离鄂的朋友,你一定比他们做得更好嘛?

疫情面前,是不是需要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和反思下复杂的人性。

生活中总有一些吃瓜人,他们听风是雨、指责怀疑、愚昧叫嚣,甚至道德绑架。

如果非要为他们找个理由和借口,从小时候开始,学校老师都在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人、做一个好人,可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社会如此复杂、人性如此复杂,怎样去直面这些,怎样在困难和灾难面前思考与谋生?

好像只有到被撞到头破血流的时候才懂吧。

还有一些人,喜欢大谈苦难“崇拜”,把经历的苦难视为霸权对方的资本,好像一定要吃大苦、受大难,才能成大师、做大事。

苦难就是财富嘛?你可以把它视为一种价值判断、一种心理平衡,但苦难就是苦难,它会把人折磨得生不如死。

苦难是让人反思的,不是让人遗忘的。

经历苦难不思考纯粹是耍流氓,是对经受苦难痛楚人们的彻底背叛。

2003年的那场非典是一道痛到无比的伤疤,多少经历过的幸存者至今还没有从伤痛中走出来。

可这场灾难才仅仅过了17个年头啊,但若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多少人已经把曾经那段痛楚经历遗忘。

疫情的卷土重来,是病毒的“流连忘返”,还是人们的“重蹈覆辙”?

上一次,非典放过了人类,这一次,我们众志成城,那么下一次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傍晚,一个人驱车到远郊的湖边,摘下口罩,换种呼吸,积雪还未全部融化,但有些蠢蠢欲动的生机和力量,已经冲破湖心的冰面,只是水流还未形成气候,还在默默的狰狞着、舒展着。

远处的亭子里,一位老者正对着湖面吹笛子。笛声深邃悠扬,一直听到暮色泛起,那是一种历尽千灾万劫的从容与平静……

我坚信,英雄的武汉定能挺过这个寒冬。

"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

——加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