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处是智慧开启之时
叔本华生活智慧大师,专门治愈各种不开心,想不开。读其著作《生活的智慧》所有对生活的不解困惑,在书里都能找到答案,谁读谁受益,早读早智慧,读懂了,理解透了,看透事物本质,就不会再纠结,自己也变成生活的智者了。
以下节选《生活的智慧》之孤独篇: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三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问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
因此,所谓“上流〞的社交聚会,其劣处不仪在于它把那些我们不可能称道和喜爱的人提供给我们,同时,还不允许我们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现本色;相反,它强迫我们为了迎合别人而扭曲、萎缩自己。具有深度的交谈和充满思想的话语只能属于由思想丰富的人所组成的聚会。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恶痛绝。所以,在这种社交场合要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当然,为此代价,我们获得广他人的好感。但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他就越会发现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根本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人们通常都是无力还债的;他们把无聊、烦恼、不快和否定自我强加给我们,但对此却无法作出补偿。绝大部分的社交聚会都是这样的实质。放弃这种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那我们就是做成了一桩精明的生意。
另一个例子就是高朋满座、衣香鬓影的隆重场面。表面上看,人们兴高采烈,沉浸在一片高贵的愉快气氛之中,但通常,拘束、尴尬、无聊才是到场的真正客人。
尚福尔相当美妙地说道:“我们所说的交-聚会、沙龙是悲惨的一出戏,一合糟糕的话剧;它烦闷、乏味,依靠机械、服饰和包装暂时的撑持。
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
青年人首上的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青年人首上的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据此可知,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
一个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个独立的统一体,而不是人的统一体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个人的自身也就是充足完备的。在这种意义上,一个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个独立的统一体,而不是人的统一体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这个人的自身也就是充足完备的。
一个人对社会的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
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成为自己;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第二点弥足珍贵。
拉布叶说:我们承受所有的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我们平静的心境它对我们的幸福的重要性仅次于健康会随时因为与人交往而受到破坏。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
柏那登•德•圣比埃的话一语中的,并且说得很美妙: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