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

书印导读 84《查令十字街84号》

2018-07-01  本文已影响85人  GB书含
两个灵魂的相遇是如此神奇 , 他们因书结缘 , 因书共鸣。
图注 : 书印导读
仍旧有许多人和我们一样,迷恋纸质书的味道,从古老的查令街到水上书屋。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叠悠悠二十载的书信集。简单的文字如同是写在便签上的,一个爱书人的生活日常,一段漫长又铭刻的庸饶的岁月。书信的一端,叫海莲·汉芙,是一个爱书成痴,穷困潦倒的纽约编剧;书信的另一端,叫弗兰克·德尔,是一个为海莲海寻旧书二十载的谦谦君子。这不由得让人们想起“从前的车马都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
1049年的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三十三岁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于是嗜书成命的她开始给这个伦敦地址写信,想买在纽约遍寻不得的旧书。这一写,就是二十年。
陌生的客人海莲不停地写信,信中提到各种自己想买的书,敬业的店员弗兰克不停地找书供书。收到心爱之书的海莲会欣喜若狂,当收到“坏书”又会娇蛮大骂。海莲的信热烈真挚,幽默活泼,她关于书的评论文字,全是性灵之作。弗兰克稳重平和,一直在兢兢业业设法寻求她要的好书。慢慢的,随着书信的一来一往,随着书籍的一次次邮寄,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再是伦敦到纽约的距离,更多了份惺惺相惜。
海莲穷困潦倒,却十分热心和慷慨。50年代二战后的英国,物资匮乏到极致。弗兰克和他们书店里的人们有一天突然收到了千里迢迢从美国寄来的“重达六磅的火腿”,这火腿是他们“久未见到且只能在黑市上匆匆一瞥”的最慷慨的礼物。此后,各种各样的美国食品频繁地送到贫荒的英国书店里给所有店员分享。而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慢慢的,有了像亲人一样的情感。大多时候他们谈书,但有时,他们闲话家常。
当海莲看到标致的书,会感叹道“打出生起,我从没见过这么标致的书,竟让我油然而生莫名的罪恶感。它那光可鉴人的皮装封面,古雅的烫金书名,秀丽的印刷铅字,它实在应该置身于英国乡间的一幢木造宅邸,由一位优雅的老绅士坐在炉火前的皮质摇椅里,慢条斯理地轻轻展读;而不该委身在一间寒酸破公寓里,让我坐在蹩脚的旧沙发上翻阅。”
1951年,海莲筹划好了一切准备去看他们,突发的“牙齿”事件让她失去了游资,百般懊恼的她在信里幽默地说“我不得不陪着我的牙,而我的牙医带着娇妻度蜜月去了,他的全部费用都是我出的。”还有一次他们险些见了面,实际见面这件事双方筹划了很久,一度成为双方通信的主题,弗兰克曾说:“橡原巷37号永远会有一张床等着你,你爱呆多久就呆多久。”
兜兜转转,整整20年,她们缘铿一面。直到1969年的某一天,一封绝望的信件,宣告了这个“一生之愿”永无可能再实现;弗兰克因病去世了。
两个灵魂的相遇是如此神奇,他们因书结缘,因书共鸣。我仿佛真的可以看见这两个人,一个买书,一个寻书;一个诙谐地调侃,一个绅士地回应;一个窝在屋里的沙发上慵懒地写信,一个在书店里一本正经地伏案回信。他们对书的挚爱,他们惺惺相惜的友情岁月,即使他们未逢一面。
所以,我对于海莲最终无缘见到弗兰克并不遗憾。生命中所需的已经彼此给予和得到,见与不见并不重要,那些由长久岁月串联的记忆已被好好珍藏。借海莲一封信里的一段话:“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经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经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