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刻意练习
重新认识刻意练习
----阿拉丁956
近期,对《有书》的感觉略微迟钝不少。缘由是平台对部分书籍的解读新意不多、视角独特性不够。于是,兴趣点有所降低。
昨天习惯性地睡前听书,确实找不到中意喜欢的,就极为勉强地重复收听《刻意练习》。无心插柳,本以为随便听听以完成打卡签到,没有想到有意外收获。
那就是自己多年来对刻意练习的解读存在严重的偏差,在错误的认知指导下低端低效地反反复复练习了几年,怪不得效果一般般不明显。有点醍醐灌顶之感。
于是,今天重新打开这本《刻意练习》,重新把之前做的思维导图找出来进行温故,果然错误不少。庆幸发现及时,不然,会继续延续旧思维在折腾。就算之前真的堆砌足够的量,有了那么一点点进步,但进步的步幅还是差强人意,达不到规划的目标值。
不是否认一万小时定律没有用,而是深切体会到:若一万小时辅助正确的刻意练习,其成效一定不是简简单单的数量沉淀堆积所能比拟的,就算有质变,一万小时结合刻意练习发生质变的时间点应该也会优于单纯的一万小时。
此事带来的思考有三:
一是对书本知识点掌握的似是而非,没有真正领悟其实质精神,导致在践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虽然类似的偏差不至于导致太大的后果,但时间成本不划算,价值工程不优。今后应该引以为戒。
二是执行过程中缺乏反馈措施,这点尤为需要警醒。不管做啥事,专注是一方面、工具方法技巧是一方面,但反馈和纠偏一定不能忽略。没有反馈措施,执行过程中的效果如何、质量如何、收效如何是没有量化的,只如埋头干活的老黄牛,如此也是导致低效率缘由之一。
三是有目的性地刻意练习,但目标细化没有做到位。基本属于一个笼统的宽泛的目标,执行起来难于考量甚至无法考核,一切都待目标期限结束之后才知晓目标执行状况,如此甚是被动。缺乏过程的检查和总结,导致有过程与无过程似乎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数量完成统计汇总,过于粗放的管控模式不利于刻意练习的落实到位。
总之,得一方法不易,但不能过于粗条、大概、差不多就生搬硬套,还是扎扎实实地老老实实地非常愚钝不要自作聪明地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论进行实践,不要在一知半解情形之下,胡乱地添加自身的想法。实践才能出真知,还没有学会走路,就不要急着要去跑步,更不宜随意篡改方法之本义,以至于执行得不伦不类,画犬不成反像猫。
2023年5月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