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挫折的《葵花宝典》

让生命扎根(1)

2022-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建军

一周学习小结(2

本周学习了《子罕篇》的第25章至27章。其中,第25、26章,仍是圣人在勉励弟子为学。从第27章开始,圣人谈的是让生命扎根。

第27章,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在孔子看来,在一个喜欢奢华的社会里,穿着破旧的丝绵袍子与穿着狐貉轻裘的人站在一起,而没有羞惭之感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子路一个人吧!不嫉妒也不贪求,怎么会不善呢?子路则老是叨念着这句话,并以此为座右铭。人要成就大善,就不能不从小处着手。孔子为什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真正的士不会斤斤计较于生活的琐事,这就是达德。为什么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经得起风雨,经得起磨难,才能显现出一个人品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就是“三达德”。“三达德”就是“三大德”,“达”就是大。《逸周书》中,周武王同周公说“旦,汝维朕达弟”,“达弟”也可有弟弟中年龄最长的意义。

在这里,子路的性格跃然纸上,非常可爱。前面是孔子对子路的赞美,后面则是对大家的启示:为学不易,要让生命扎根,就要克制私欲,一心向道,持之以恒,格物正心,方能诚意修身!

圣贤大道不是那么容易求得到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探索去追寻,因此求道、学道不能得少为足。不忮不求固然是修善之理,是修道进程中一定要去成办的,但这也只是对个人私欲的一个克制、对嫉妒贪求的一个对治。相对于最终要达成的成圣成贤的大目标,自然还要去探寻其中所蕴含的广大高明、精微纯粹的道理,怎能满足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种为善的程度呢?你还是要继续勤勉努力,不达最终尽善尽美之地,绝不能罢休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